作者:NingNing,Web3Caff 研究員 來源:X,@0xNing0x
今年上半年以太坊完成坎昆升級之后,以太坊將完成從單體區塊鏈向模塊化區塊鏈過度的原型(ProtoType)階段。
坎昆升級之后的以太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做,是由作為L1的以太坊主網 基于以太坊的L2(Arbitrum、Optimism、ZkSync、Starknet、Scroll、Taiko、Metis等等)共同組成的模塊化公鏈系統。
從追求以太坊完全等效性的Optimism的Slogan“Ethereum, scaled”上,我們可以看出這一深刻變化的端倪。
坎昆升級之后的以太坊堆棧,將顯性地劃分為共識層、數據可用性層、結算層和執行層。其中的執行層功能,將部分(Danksharding可能會全部)外包給基于以太坊的L2,數據可用層保障L2的可重建性,結算層保證L2的資產安全,共識層負責最終確定性。
DA(Data Availability,數據可用性),指的是L2的包含Transaction在內的狀態數據Rollup到L1,在經過驗證和共識之后存儲在L1主網,為Op-Rollup L2 提供欺詐證明和ZK-Rollup提供ZKP驗證支持。
現在L2的狀態數據,以CallData的形式存儲在以太坊主網區塊中。在坎昆升級之后,L2的狀態數據將存儲在新增的Blob空間。
目前L2的驗證和清算消耗的Gas費,占以太坊主網Gas消耗的10~20%。其中支付給以太坊主網的DA服務費用,占到L2Gas費消耗的95%。
在專注提供DA服務的模塊化公鏈Celestia主網上線之前,以太坊主網壟斷著100%的DA市場。
Celestia引入了DAS(數據可用性采樣)和NMT(命名空間 Merkle 樹),增強共識安全和可擴展性。DAS技術,支持Celestia網絡輕節點參與數據可用性的驗證環節。而NMT(命名空間 Merkle 樹)減輕了Celestia的共識負載。
Celestia主網上線伊始,以廉價、安全、高去信任性的特性,開始與以太坊主網在DA市場展開正面競爭,隱私L2 Manta、去中心化期權協議Lyra的Dapp Chain、與Celestia的眾多生態伙伴如Dymension等,一道投入Celestia的懷抱。
Celestia的做法,讓以太坊社區和Vitalik十分不爽,最終導致L2Beat將基于Celestia DA的L2剔除了L2列表。
這倒不是完全因為Celestia的競爭損害以太坊主網的價值捕獲能力,而更多是因為其行為損害了以太坊與L2之間的耦合性、等效性與互操作性。
但眼饞DA市場的不止Celestia,發明Restaking新原語的EigenLayer也急需要一個AVS(主動驗證服務)實例為平臺$10億TVL尋找真實場景。
面對DA服務這片藍海市場的誘惑,EigenLayer毫不猶豫地選擇推出EigenDA作為首個AVS實例。
只不過EigenDA的架構與Celestia不同,更多的是使用KZG承諾等ZK技術驗證L2提交的狀態數據 由Restaking ETH保障共識安全的EigenDA網絡負責最終確定性,最后L2的狀態數據還是要提交和保存到以太坊主網。
EigenDA相當于以太坊主網的DA服務中驗證和最終確定性環節的分包商,而不是Celestia那樣的競爭對手。
在以太坊、Celestia和EigenDA之外,DA市場還有一個被大家忽視的玩家:Covalent。
我們知道,坎昆升級之后,以太坊主網只保存L2提交的狀態數據1個月時間,之后會丟棄。Celestia為保持網絡的去中心化程度和DAS輕節點機制的成立,也會定期丟棄L2提交的狀態數據。
作為幣安、Coinbase、CoinGecko等等巨頭背書的專業鏈上數據平臺,Covalent在去年底推出長期DA服務 EWM(以太坊時光穿梭機),永久保存以太坊丟棄的L2提交的狀態數據。
而且Covalent會將這些數據索引和結構化,整合入其平臺的鏈上數據API服務,為專業區塊鏈數據網站、政府監管部門、人工智能研究團隊提供服務和支持。
上圖是Cavalent團隊制作的模塊化堆棧圖,L2項目Arbitrum、Optimism、Scroll等負責寫入狀態數據,以太坊負責資產托管和結算,共識層有以太坊和Celestia競爭,而DA層則是以太坊、Celestia和EigenLayer的三國殺,Covalent則負責L2狀態數據的讀取。
私以為,坎昆升級后模塊化公鏈將成為公鏈主流范式,而DA層將成為模塊化堆棧中競爭最激烈的領域,DA War將如火如荼地上演。而模塊化堆棧中的諸協議,將成為24年的一大投資主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