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esse Walden;編譯:Sissi@TEDAO
經過近十年的智能合約平臺發展,到2023年底,許多人對當前最受歡迎的加密貨幣產品仍然以加密貨幣本身為核心,而非其應用方式,感到失望。
這些以加密貨幣為核心的產品主要關注資產作為投資工具:用戶通過購買、賺取、交易、借貸和利用杠桿等方式來操作包括網絡貨幣、meme 幣和非同質 NFT 在內的資產,期望其價值上漲。在這個過程中,有人迅速致富,也有人瞬間失去財富。在加密貨幣圈內,這種極端情況常被自詡為“極客”的人士所慶祝,而在外界則遭到傳統金融機構的批評。
許多人感到失望,因為他們認為加密資產除了作為投資工具外,缺乏創新。然而,這些產品在市場上的需求和接受程度非常高。我相信,這種趨勢不僅會持續,而且還會變得更加強烈。我將詳細闡述我的觀點: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既復雜又經常被人們忽略。
從這個角度來看,加密貨幣可以被認為是“投資領域的民主化”。Robinhood 已經為股票交易做到了這一點。而加密貨幣則為各種互聯網原生的價值形式實現了這一點,包括貨幣、數字藝術、網絡模因和早期科技項目。
在加密貨幣的世界里,無論是內部還是外部,投資的民主化都體現為極具吸引力的投機行為,這印證了一句話:“最有趣的結果往往最有可能發生。”比如 GameStop、Dogecoin、Bonk、Dogwifhat 等現象,究竟發生了什么?
最近上映的電影《Dumb Money》嘗試展現這一趨勢背后的文化背景。這部電影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特點是在線可獲取性、社交媒體影響信息傳播、小人物對抗巨頭的心態,以及爭取參與其中機會的現代零售投資世界。
對于傳統金融機構來說,這種投機性質的投資似乎像是個玩笑,或許是一種奇特的娛樂方式。但對于參與者而言,它可能是賭一把的彩票、一場運動、一種與在線朋友共同參與的團隊游戲,或者是這些元素的混合體。就像所有游戲一樣,總會有贏家和輸家。同時,總有人試圖通過不公平的方式獲得優勢(這需要進行公平的裁決)。
每當我遇到加密貨幣創業者,我總會詢問他們是如何踏入這個領域的。最常聽到的故事是他們通過投機性投資開始,如比特幣、以太坊、首次幣發 ICO、DeFi Summer 或 NFT。無數人正是通過這種方式賺到了他們的第一筆重要收入。這令我產生共鳴,因為我的經歷也是這樣。對許多創業者來說,包括我在內,這些早期投資改變了他們的生活——他們從幾乎沒有儲蓄到擁有了一些,有了冒險的底氣。
這些投資突然使他們成為了一些技術前景樂觀的項目或社區的早期投資者。這些最初的投資激發了他們對底層技術或理念的興趣,許多人因此進入加密貨幣行業工作,或者創立了自己的初創公司。雖然很多時候投資并未成功,但在其他地方很難僅憑關注就能接觸到這樣尖端的金融機遇。
在極端情況下,即使到今天,meme 幣依然對那些關注的人具有相同的吸引力。參與經濟增長的機會吸引了眾多創業者和用戶——這很重要,因為其中一部分用戶從這些經歷中學到了如何像投資者一樣思考和行動。這一切通常從看似簡單的玩意兒(如代表狗的代幣)開始,但最終引發了認真的心理變化,人們開始用金錢、努力或技能更認真地貢獻于這個領域。在這個混亂而波動的自由市場過程中,許多人也受到了傷害。然而,盡管如此,投機性投資依然是推動加密貨幣增長的動力,進而也促進了技術向非投機性應用的發展。
到了 2023 年末,加密貨幣領域的投機性一面再次成為主流。它擁有最多的活動、用戶和關注度。同時,不需要特別許可的技術平臺也在不斷發展,為非投機性應用的創新提供了可能。問題不在于這些非投機性應用是否會產生影響,而在于何時能夠對前者的投機熱潮產生驗證作用。
避開投機性現實可能看起來更有“格調”,即便是在失敗中也是如此,而擁抱投機則被視為通向成功的“低端”途徑。但實際情況更為復雜:投機可以成為一種強有力的策略,它不僅可以吸引用戶進入這個領域,還能讓他們投身于項目及整個行業的成功之中;投機不只是目的,它也可以成為達成目的的一種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