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blockpunk
本條將從 BTC 銘文未來的挑戰與潛在機遇進行了介紹,BTC 的 L2 將如何為生態注入新活力。
四次沖擊
第一波是社區對公平分發的共識過程,brc20 創造了完全不同于 FT 與 NFT 的新類型資產,這是區塊鏈上的第一性創新,并代表了平民文化的崛起。
第二波我們正在經歷,這是 BTC 文化的文藝復興,大資金、交易所也參與了共識。同時更多的開發者加入銘文世界,推出了許多優秀的協議,并溢出到了更多的鏈上。BTC 的文化在壓倒一切,這當然也引發了一些其他的問題。
第三波可能是「基于銘文」擴容方案的爆發。第二波的大發展促進了 BTC 生態的繁榮,但對 BTC 網絡資源的競爭,最終與 BTC 保守主義者們產生了矛盾。同時,糟糕的用戶體驗阻隘了更多的用戶進場。因此,對銘文本身的擴容 ( 而不是對 BTC 擴容 ) 顯得緊急且必要,但直接開發基于 BTC 的二層擴容方案 ( 如 Bitvm) 難度高,耗時久。因此,妥協的方案將首先被采用,可能在未來的半年里,我們將看到大量以銘文為原生資產 ( 不同于 stx)、通過跨鏈等方式引入主鏈銘文的 BTC 的新側鏈。
第四波代表著「基于 BTC」的最終擴展方案的完全成熟,這包括完整的智能合約能力、更好的性能、與 BTC 共享的強安全性。高價值的銘文資產會對安全性提出更多的要求,更原生、更具備正統性、安全性更高的二層擴容方案變得重要。這要求二層將 BTC 鏈作為 DA 層使用,上傳 proof,甚至允許 BTC 網絡對進行驗證,比如 BitVM 與 Atomicals 協議的 AVM。在強正統性保障下,BTC 會更多地被吸入銘文生態。
最終,我將得到幾乎完全與 ETH 及其 L2 無異的體驗、性能與智能合約功能,但背靠 BTC 的龐大社區與資金,同時以「公平分發」為核心文化,以「銘文「為原生資產的全新生態。
下一站 L2
在經歷了波瀾壯闊的新資產分發浪潮后,「銘文」的主要敘事已經被確立,我們即將迎來新的機遇與挑戰。
單純依靠公平分發或者 meme 的敘事,2 億總市值似乎就是一道坎,如果不加踏實地繼續建設,天花板就很難突破 ( 公平分發的盡頭就是 pua)。在回歸理性的過程中,效用就顯得更加重要,要么提供更多能力,要么被當成底層資產。
「基于銘文」的側鏈可能成為接下來的重要一步。之所以稱呼它們為側鏈,而不是 l2,是因為這些「L2」并不會使用 BTC 的安全性。
但這就像 Polygon 之于 ETH,銘文 L2 能有效的降低用戶進入銘文的門檻,并與 BTC 的保守主義者之間妥協。最重要的是,完整的智能合約能力也將為銘文引入了更多的玩法,defi、socialfi、gamefi …
Brc20 及其一眾衍生銘文,選擇在人類可讀的 Json 寫入代幣的信息,這樣的好處是極高的靈活性,可以在 「amt」 字段下將銘文拆分為任意的數量。
這種靈活性非常適合與銘文二層進行交互,因為只要二層讀取了 json 并復原了 Brc20 狀態,后續的 defi 等業務都非常容易開展。
銘文作為有別于 NFT 與 FT 的新類型資產,銘文 L2 的業務也可以圍繞銘文本身展開,甚至原生資產本身最好也是用銘文。如果銘文 L2 上只是將銘文跨鏈后拆分為 FT,然后復制以太坊 DeFi 玩法,那么將缺乏吸引力,因為對于現在的交易者來說,交易 FT 性價比已經很低。
Brc20 的索引本就是賬本,讀取索引后,創建 EVM 鏈,延續銘文的屬性。并持續推出大量有別于 FT defi 的創新范式應用。
面向索引器編程
難道 BRC20 及其 json 銘文的側鏈,難道一定會延續 ETH 的模式嗎?實際上,EVM 聽起來非常無聊,我們不需要重新發明一系列 L2。但也許,從銘文自己的原生屬性出發,思考功能和業務的擴展,會更有趣。
Brc20 是一種鏈上記錄,練下處理的代幣系統,將 BTC 作為存儲使用。因此對于這類的擴容,也許可以通過將更多的業務邏輯添加到鏈下索引服務器中實現。
比如,直接在 Json 的 「op」 字段下引入除了「mint」、「deploy」、「transfer」外全新的原語,來進行掛單、抵押、銷毀、授權等操作,這些 「op」 的組合能進一步進化出 swap、借貸等 Inscription-Fi ( 銘文金融 ),乃至更復雜的 socialfi 和 gamefi。
這本質是面向索引器編程,這更像是在 web2 中對服務器的接口進行編程,實現難度較低,甚至可以直接從一臺索引服務器開始,但獲得效果非常顯著。目前,unisat 的 swap 等功能,包括 brc100、orc20、Tap 的協議,都是這類 Json 擴容流派的先行者,有機會快速地帶來改變。
加入加密原語的嘗試是令人興奮的,當然,去中心化是永遠需要考慮的問題,面向索引器編程必然會導致服務器壓力越來越大,社區運行起來更加困難;復雜的業務也必須要求共識的一致,最終還是會導向智能合約平臺的開發。
或者… 更原生的思路
BTC 一層的發行方式其實分為兩大流派,除了上述的介紹的 Json 流派外,就是 Atomicals 獨一家的 UTXO 流派 ( 對 Rune 的定義還較為模糊,暫不討論 )。
atomicals 的 arc20 代幣直接有 BTC 的 UXTO 本身表示,而不存在 Json 的更新,因此,直接基于 UXTO 的操作能讓 arc20 代幣實現很多有趣的能力,比如實現 Arc20 代幣與 BTC 的 swap 交換、消耗 Arc20 代幣產出另一種 Arc20 代幣 ……
對交易輸入輸出的控制,也能實現簡單的 defi 功能,但這對開發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難度更高。好處也非常明顯,所有的邏輯都直接被 BTC 網絡處理,共享最大的安全性與共識。同時可以無縫地吸入 BTC 資產,需要像側鏈一樣依靠第三方 BTC 橋,畢竟「not your keys not your coins」。
顯然,Arc20 本身并不是圖靈完備的,因此,Atomicals 協議在吸收了 Bitvm 的設計思路后,也提出了 Avm 的比特幣二層方案,這是一種在 BTC 網絡一層遞交證明并被 BTC 腳本電路邏輯所驗證的 L2。 Arc20 作為 UTXO 代表的資產,天然地適合被當作 AVM 二層的欺詐證明的抵押物。
這將是 BTC 擴容的最終敘事,即使用 BTC DA 共享安全性的情況下,實現智能合約的能力。
這可能是第四波才會真正落地的 L2,但 Atomicals 的開發服務商 @wizzwallet 在最近的更新中似乎給出一些 AVM 的信息,也許進展比我想象中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