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uca Schnetzler 翻譯:善歐巴,喜來順財經(jīng)
過去 18 個月里,加密市場經(jīng)歷了一場瘋狂的旅程。在這場混亂中,我們見證了迷因幣的崛起。雖然迷因幣并不是新事物——實際上,它們是最古老的加密貨幣形式之一——但它們再次證明了自己是與加密市場最獨特機制之一(投機)互動的最佳載體。
盡管迷因幣本質上純粹且富有藝術感,但它們也有黑暗的一面。不,這里說的不是內部人士或操縱團體——這類問題貫穿整個加密行業(yè)。真正的問題,在我看來,是缺乏努力、未能抓住機會,以及人們在構建迷因幣時的自滿心態(tài)。或許我過于天真,但我拒絕接受迷因幣會止步于此——至少,我希望不會如此。
我深信,加密貨幣普及的“特洛伊木馬”是知識產(chǎn)權(IP),因為它能夠在這個缺乏信任和信譽的行業(yè)中建立信任,而迷因幣與 NFT 一樣,都是 IP 的一種形式。迷因幣擁有巨大的潛力,可以通過融入普通大眾的文化認知,推動加密貨幣向前發(fā)展。然而,與其突破加密原生角色的界限,它們卻停滯不前,缺乏創(chuàng)新,甚至顯得無聊。如果它們繼續(xù)以當前的形式存在,我擔心它們最終將弊大于利。要讓這一類別真正繁榮,迷因幣必須進化,而我認為進化的方向就是成為社交貨幣——即超越單純炒作,成為可擴展、令人難忘并且廣受喜愛的 IP 資產(chǎn)。
我并不是要用社交貨幣取代迷因幣,而是希望為迷因幣的成長路徑增加最后一步。迷因幣必須從鏈上的“無生產(chǎn)力圖像”升級為具有生產(chǎn)力和自主意識的社交貨幣,從而推動加密市場前進。我認為,目前市場上已經(jīng)存在一些符合這一標準的代幣。在本文中,我將探討迷因幣的現(xiàn)狀、為什么成功的迷因幣應該進化為社交貨幣,以及社交貨幣對加密市場的影響。
社交貨幣是一種代幣化資產(chǎn),在特定社區(qū)內代表價值,通常用于激勵互動、獎勵參與,并增強品牌或社區(qū)忠誠度。它的運作方式類似于傳統(tǒng)貨幣,但其價值來源于社交互動、聲譽和影響力。
通俗來說,社交貨幣就是具備基本面價值的迷因幣——它是具有進步性、能夠自主運作的資產(chǎn),專注于打造持續(xù)創(chuàng)造病毒式傳播的社區(qū),而不是單純從短暫的炒作中榨取價值。
迷因幣不會創(chuàng)造病毒式傳播——它們只是利用傳播熱點,直到熱度消散。而社交貨幣則是“有意識的”,能夠通過各種媒介、合作和整合,持續(xù)推動自身 IP 的傳播。
迷因幣的典型生命周期:
構思 → 代幣發(fā)布 → 發(fā)展社區(qū) → 社區(qū)推動敘事 → 敘事消亡 → 社區(qū)消亡
社交貨幣的生命周期:
構思 → 代幣發(fā)布 → 發(fā)展社區(qū) → 社區(qū)推動敘事 → 品牌創(chuàng)建 → 品牌擴展 → 生態(tài)系統(tǒng)形成 → 成為全球認可的貨幣
在我看來,每一種社交貨幣最初都是迷因幣,但當它獲得足夠的動力后,就需要進化為社交貨幣。下面的圖表清楚地說明了這一點。
我喜歡這張圖,因為它表明社交貨幣并非要取代迷因幣,而是對迷因幣的進化。在我看來,社交貨幣是具有真實價值支撐的迷因幣。任何人都可以發(fā)行迷因幣,但只有少數(shù)人能夠賦予其真正的價值。
如果你認為流動性強的加密資產(chǎn)仍將主要由散戶投資者持有,那么你就相信迷因幣及其成功。如果你認為機構資本未來會進入山寨幣市場,那么你必須期待基本面價值的回歸。社交貨幣結合了這兩者:它們既具備迷因幣的零售吸引力,又足夠有趣,使機構投資者愿意參與。對我而言,社交貨幣融合了迷因幣和功能型代幣的最佳特性,成為二者的結合體。
當我們剖析迷因幣的弊端時,可以清楚地看到它們的潛力遠不止于此,但行業(yè)的共識讓人們相信“迷因幣就該如此,這就是它們的本質”。對此,我個人拒絕接受。我不希望迷因幣的未來停滯不前。為了理解我的挫敗感,我們需要探討迷因幣目前的局限性,以及如何通過社交貨幣的轉型來解決這些問題。
?停滯不前 —— 熱度一旦消退,迷因幣便失去動力。
?迷因幣的污名化 —— 99% 的投資者最終虧損,它們并非長期持有資產(chǎn)。
?零和博弈(PVP) —— 迷因幣依賴短期交易,像是一場擊鼓傳花的游戲,資金只在現(xiàn)有用戶之間流轉。
?缺乏吸引新用戶的基礎設施 —— 無法帶來真正的凈新增用戶。
?缺乏真正的信仰 —— 除了炒作和不切實際的故事,沒有任何基本價值支撐。
?成功往往基于幻想和運氣 —— 沒有可持續(xù)增長的內在邏輯。
?具備“自主意識” —— 社交貨幣能夠創(chuàng)造趨勢并緊跟趨勢,始終保持相關性。
?兼具迷因幣的流行度與真正的基本面支撐 —— 適合長期持有,不只是短暫炒作。
?正和博弈(PvE) —— 旨在推動加密行業(yè)發(fā)展,并吸引新用戶進入市場。
?持續(xù)創(chuàng)造需求 —— 通過內容運營、品牌合作和 IP 發(fā)展不斷增長。
?構建真實且超越行業(yè)的價值 —— 使持有者對項目產(chǎn)生更深的認同感和信念。
?成功并非僅靠運氣或炒作 —— 而是建立在真實的基本面之上。
對交易者和投資者而言,迷因幣與社交貨幣的核心區(qū)別在于**“自主意識”——即保持長期相關性的能力。社交貨幣是有意識的**,迷因幣則不是。這就是為什么交易者和投資者應該關注它們的區(qū)別。
自主意識 = 相關性 = 關注度 = 動能。
除非你是 DOGE 這種擁有長期文化積淀的迷因幣,否則任何缺乏自主意識的迷因幣最終都會消亡。
你可能會想:
“我不希望我的迷因幣有執(zhí)行風險。”
這種觀點來源于 2020 年 NFT 藝術收藏家們的心理戰(zhàn)術,而讓我驚訝的是,這種敘事至今仍然存在。我的反駁很簡單:沒有執(zhí)行風險的東西,本質上完全依賴運氣。
執(zhí)行風險是唯一值得承擔的風險。如果你的投資不依賴執(zhí)行力,那么可以肯定的是,你的回報率將遠低于那些押注執(zhí)行力的投資者。999999 次中的 100萬 次,結果都如此(當然,希望你是那個走運的例外)。
迷因幣要想發(fā)揮真正的潛力,必須在進化路徑中增加最后一環(huán):當它們突破增長瓶頸后,進化為社交貨幣。
那些能夠塑造文化、建立深厚社區(qū)聯(lián)系,并融入現(xiàn)實世界應用的代幣,將成為加密貨幣新時代的領導者。從停滯不前的投機資產(chǎn),轉變?yōu)榫哂谢盍陀绊懥Φ纳鷳B(tài)系統(tǒng),這不僅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
現(xiàn)在,你需要思考的問題是:誰將引領這場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