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戴新生;來源:Airdrop Reference
當前比特幣的價格在 8.4 萬上下波動,很是沉悶,也很無聊。如果你已經按照在這篇文章中介紹的 DCA 法投資了,那么價格對于你來說,就不應該是最需要關心的問題了。相反,我們需要不斷提升認知、強化信念,從而能夠把比特幣拿得更穩、更久。
讀書,無疑是實現自我提升最快的方法。從今天開始,我們來一起讀一本書,《比特幣本位》(The Bitcoin Standard),中文繁體的譯名是《比特幣標準》、中文簡體的譯名是《貨幣未來)。
我更喜歡《比特幣本位》這個名稱,因這個名稱可以很快與歷史上的?金本位(Gold Standard)?形成對比,幫助我們理解比特幣的核心價值。相比于“標準”或“未來”這樣的概念,“比特幣本位”更能突出比特幣作為?全球新貨幣體系基石?的潛力。
2018 年《比特幣本位》出版后,迅速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比特幣經濟學著作之一,被翻譯成?38 種語言,影響了無數投資者、學者、企業家,甚至政府決策者。
如今,《比特幣本位》(The Bitcoin Standard)已經是全球比特幣社區的必讀經典。這本書的深遠影響體現在:
它讓企業、機構開始考慮比特幣作為長期儲備資產;
它讓政府意識到,比特幣有可能成為未來的全球儲備貨幣;
它讓個人投資者建立信仰,在短期波動中堅持長期持有;
它推動了比特幣經濟學成為一門真正的學術研究領域。
下面我們一個一個來說。
《比特幣本位》出版后,越來越多的機構投資者開始認真考慮比特幣的長期價值。其中最著名的案例是?Strategy CEO 邁克爾·塞勒(Michael Saylor),他在閱讀本書后,對比特幣的貨幣屬性產生了深刻共鳴。
2020 年,塞勒決定讓 Strategy 購入比特幣作為儲備資產,至今該公司已成為全球最大上市公司比特幣持有者,目前持倉?49.9 萬枚 BTC,見下圖;
塞勒不僅自己積極推動“比特幣本位”公司戰略,還鼓勵其他企業和機構配置比特幣。
他多次公開表示,《比特幣本位》是他建立比特幣投資信仰的關鍵讀物,并推薦所有對比特幣感興趣的企業家、投資者閱讀。我曾經在《比特幣紅利》中對塞勒的轉變進行過深入的分析。
塞勒的行動不僅讓 Strategy 成為了比特幣持倉最多的上市公司,還引發了機構投資比特幣的潮流,包括特斯拉、Square(Block)等公司都開始將比特幣納入資產負債表。
《比特幣本位》的理論不僅影響了企業戰略,還對國家政策產生了實質性影響。
2021 年,薩爾瓦多成為全球第一個采用比特幣作為法定貨幣的國家,該國政府在決策過程中參考了《比特幣本位》的觀點,并邀請阿穆斯擔任經濟顧問,為比特幣的國家級應用提供政策建議。
薩爾瓦多總統 納伊布·布克爾(Nayib Bukele)?采用比特幣作為國家貨幣,推動了全球去美元化進程;
該國推出了比特幣債券(Volcano Bonds)?和國家比特幣錢包?Chivo,嘗試將比特幣納入國家財政體系。
薩爾瓦多的決定引發了全球關注,一些發展中國家開始思考比特幣作為法定貨幣的可行性。雖然該政策仍然面臨挑戰,但它開創了歷史性的先例——比特幣不僅僅是投資資產,它正在成為國家級金融工具。
《比特幣本位》不僅影響了企業和政府,還成為全球經濟學和政策討論的重要話題。
美國國會議員沃倫·戴維森(Warren Davidson)?稱贊該書是“近年來最重要的經濟學書籍之一”(one of the best books in recent memory),并在國會政策討論中多次引用其中的觀點;
許多傳統經濟學家開始重新審視比特幣的經濟學意義,奧地利學派的自由市場經濟理論也因此獲得了更多關注;
該書的理論架構已被多個比特幣教育課程采用,成為高校、研究機構和在線教育平臺上的標準讀物。
這一影響不僅限于加密貨幣圈子,而是擴展到更廣泛的金融、政策和學術領域,使比特幣經濟學成為一個正式的研究領域。
比特幣的價值并不只是技術帶來的,而是建立在全球共識之上。《比特幣本位》提供了理論武器,幫助比特幣持有者堅定信仰,理解為什么比特幣不是泡沫,而是一場貨幣革命。
這本書不僅讓比特幣社區的討論更加嚴謹和深刻,更讓人們意識到,比特幣的價值遠超價格漲跌——它是對抗通脹的盾牌,是抵御法幣濫發的堡壘,是實現個人主權財富的終極工具。
此外,它還促成了一大批比特幣教育內容的產生,YouTube、播客、社交媒體上出現了大量基于《比特幣本位》的討論,使得比特幣的思想傳播更加廣泛。
在《比特幣本位》取得巨大成功后,阿穆斯繼續探索比特幣的經濟學邏輯,并出版了更多相關著作,如:
《法幣本位》(The Fiat Standard,2021)——系統剖析法定貨幣體系的弊端,揭示其如何系統性地剝奪個人財富,并對比比特幣的優越性;
《經濟學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2022)——從奧地利學派的角度,重構經濟學教育體系,挑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
這些后續研究進一步鞏固了阿穆斯的經濟學理論,也讓比特幣經濟學成為一個獨立的學術領域,獲得越來越多學者的關注。
《比特幣本位》所帶來的巨大影響,也讓它成為一本在比特幣的歷史上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的書。
比特幣的歷史,不但是價格不斷上漲的歷史,也是共識不斷凝聚的歷史。或者說,如果沒有共識的凝聚,比特幣的價格不可能上漲這么快。在這個過程中,有三本書發揮了決定性作用,《比特幣本位》就是其中之一。另外兩本分別是:
2011 年,《數字黃金》(Digital Gold)?;
2015 年,《精通比特幣》(Mastering Bitcoin)
2011 年出版的?《數字黃金》(Digital Gold)?是比特幣歷史上第一本詳細記錄其早期發展的書籍,由《紐約時報》記者?Nathaniel Popper?撰寫。書中以敘事風格講述了比特幣從中本聰發布白皮書到 2014 年逐步走向主流的歷程。
這本書的核心價值在于,它是一本關于人的書。它生動地描繪了比特幣最早的信仰者,包括密碼朋克運動的支持者、極客黑客、自由主義者、華爾街交易員,甚至“絲綢之路” 這樣的灰色市場早期用戶。書中詳細講述了中本聰如何匿名發布比特幣協議,拉斯·烏爾布里希特(Silk Road 創始人)、溫克萊沃斯兄弟(首批比特幣億萬富翁)、查理·施雷姆(BitInstant 創始人)等人的故事,讓你能夠從人的角度理解比特幣的興起。
2015 年,《精通比特幣》(Mastering Bitcoin)?由?Andreas Antonopoulos?撰寫,它被譽為比特幣技術的“圣經”,幫助無數開發者和比特幣愛好者真正理解了這項技術的底層原理。
如果說《數字黃金》講述的是比特幣的故事和歷史,那么《精通比特幣》則是一份?技術指南,深入淺出是這本書最大的優點。它剖析了比特幣的工作原理,包括?公鑰加密、區塊鏈數據結構、交易腳本、挖礦機制,以及如何構建自己的比特幣應用程序。作者用清晰的語言、代碼示例和案例分析,向我們展示了比特幣的技術魅力。
這本書的意義在于,它讓比特幣不僅僅是一個金融概念,而是一個開放的技術協議,任何人都可以學習、開發、改進。可以說,《精通比特幣》為比特幣生態系統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開發者,讓比特幣不僅僅是一個投機資產,而是一個真正的去中心化金融網絡。
這本書,也是我的區塊鏈入門書,我是看完了這本書才開始買比特幣的。如果你也處于猶豫之中,不妨看一下這本書。對于這本書,我也曾經寫過一篇文章進行了推薦。英文版
如果說《數字黃金》記錄了比特幣的起源和最初的共識,《精通比特幣》奠定了比特幣的技術基礎,那么?《比特幣本位》則是第一次真正將比特幣置于經濟學的框架中,將其視為一種健全貨幣(Sound Money),而不僅僅是一個創新技術。
《比特幣本位》告訴我們,比特幣不僅僅是一個投資標的,它是數字時代的“黃金”,是未來全球貨幣體系的基石。?它不僅解釋了比特幣為什么具有貨幣屬性,還論證了為什么比特幣比黃金更強大,為什么央行體系正在走向崩潰,以及為什么世界正在向比特幣本位過渡。
這三本書,分別從歷史、技術、經濟三個不同角度構建了比特幣的知識體系,而《比特幣本位》無疑是這場金融革命中最重要的思想性著作。
《比特幣本位》之所以有這么大的影響,并非因為它簡單地講述了比特幣的技術架構、價格走勢或投資策略,而是因為阿穆斯采用了一套嚴密的經濟學方法論,將比特幣的崛起置于整個貨幣史的演化框架中。這本書最重要的價值,不在于提供短期的市場預測,而在于它提供了一套理解貨幣演化的底層邏輯,讓你我能夠透過短期價格波動,看清比特幣成為全球儲備資產的歷史必然性。
阿穆斯的核心方法論,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維度:
阿穆斯并不孤立地討論比特幣,而是通過回顧貨幣的演化史,揭示比特幣崛起的歷史邏輯。他認為,貨幣并不是由政府或個人憑空發明的,而是人類社會在長期市場互動中自然選擇的結果。這一理論基于經濟學中的“自發秩序”(Spontaneous Order)概念,即貨幣的演變并非計劃經濟的產物,而是市場在優化交易效率的過程中逐步演進出來的。
他的論述方法類似達爾文的進化論:
貨幣的演化類似于生物進化,不同的貨幣形式(如貝殼、鹽、黃金、法幣)在歷史長河中競爭,最終存活下來的是最具優勢的貨幣;
影響貨幣競爭勝負的關鍵因素是稀缺性、可驗證性、便捷性和穩定性;
每一次人類社會的大規模經濟變革,都會伴隨新的貨幣形式的崛起,比如農業革命帶來了金屬貨幣,工業革命催生了法幣,而信息革命正在催生比特幣。
在這一框架下,比特幣不是一種投機工具,而是貨幣演進的下一階段,就像黃金曾取代貝殼,美元曾取代黃金一樣,它最終將取代不穩定的法幣體系。
阿穆斯沒有簡單地說“比特幣比法幣好”,而是基于貨幣競爭的優勝劣汰法則,用經濟學原理推導出比特幣的競爭優勢。他運用了多個經典經濟學概念,如:
“健全貨幣”(Sound Money)理論:穩定的貨幣必須具備低通脹性、高可信度和長期價值存儲能力,而比特幣具備這些特征,法幣卻不具備;
“時間偏好”(Time Preference)理論:比特幣是一種低時間偏好的貨幣,它鼓勵儲蓄,而法幣通過通脹刺激消費,破壞了人們的長期經濟規劃;
“貨幣網絡效應”(Network Effect):貨幣的價值源于其使用者的規模,比特幣正在進入網絡效應的加速階段,成為全球儲值工具。
他的論證方式類似于自然選擇:貨幣不是靠政府強制賦權生存的,而是靠市場的選擇存活的。法幣因濫發導致信任危機,黃金因物理屬性導致流動性不足,而比特幣恰好彌補了這兩者的缺陷,因此它必然會成為未來的主導貨幣。
阿穆斯的論述并不只是基于理論推導,他在書中廣泛運用了數學模型和數據分析,以量化比特幣的經濟屬性。他的研究方法類似于金融分析師研究傳統資產,用數據驗證假設,而不是憑空推測。
他使用的核心工具包括:
庫存-流通比(Stock-to-Flow, S2F)模型:用數學模型解釋為什么比特幣比黃金更稀缺,并預測其長期價值增長趨勢;
美聯儲貨幣供應增長率 vs. 比特幣供應增長率對比:用數據證明比特幣的固定供應如何抵抗通脹,而法幣的無限印鈔如何侵蝕購買力;
比特幣價格歷史 vs. 重大經濟事件:用數據對比比特幣在 2008 年金融危機、2020 年疫情大規模印鈔期間的表現,說明它如何成為全球避險資產。
這種方法論的意義在于,它讓比特幣的價值不再依賴于信仰,而是建立在可量化、可驗證的經濟學模型之上,使比特幣成為一個“有數學支撐的貨幣實驗”,而不是一個炒作概念。
除了經濟學分析,阿穆斯還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探討了比特幣如何影響全球金融格局。他的論述方式類似于現實主義國際關系學派,即:
貨幣是權力的體現,法幣體系是政府控制經濟的手段,而比特幣削弱了政府對貨幣的壟斷權;
美元霸權的核心在于美元本位,而比特幣正在挑戰這一體系,薩爾瓦多將比特幣列為法定貨幣是全球去美元化的重要一步;
比特幣促進經濟自由,因為它使個人可以跨越政府的資本管制,直接持有和轉移財富,而不受銀行系統的限制。
這種分析方法,讓比特幣不僅僅是一個技術或投資現象,而是全球金融秩序變革的催化劑。
阿穆斯不僅僅討論比特幣的技術和經濟學屬性,他還探討了人類心理如何影響貨幣體系的選擇。他用行為經濟學的方法,解釋了為什么比特幣在短期內被低估,而在長期內具有極高的市場吸引力:
損失厭惡(Loss Aversion):人們對失去財富的痛苦遠大于獲得財富的快樂,而比特幣提供了一種規避法幣貶值風險的方式;
羊群效應(Herding Effect):當機構開始進入比特幣市場(如 Strategy、特斯拉、比特幣 ETF 通過),越來越多的個人和企業將跟隨進入;
漸進式共識(Incremental Consensus):比特幣的采用是一個不斷增強的過程,隨著越來越多國家、機構、個人使用它,它的價值也將不斷上升。
通過這些心理學模型,他解釋了為什么比特幣在短期內可能經歷劇烈波動,但長期來看,它的價值趨勢是不可逆的。
阿穆斯并沒有簡單地告訴你“比特幣會漲”,他用了一整套歷史、經濟學、數據模型、政治經濟學和心理學的分析框架,構建了一種完整的比特幣理解體系。
這使得《比特幣本位》不僅僅是一本關于比特幣的書,而是一部關于貨幣本質、全球金融秩序以及人類經濟演化規律的著作。
如果你讀完這本書,你不會只記住比特幣的價格,而是會對貨幣的本質、經濟體系的運作邏輯以及比特幣如何改變世界有更深刻的理解。這才是這本書真正的獨特之處。
賽費迪安·阿穆斯(Saifedean Ammous)1980 年出生于巴勒斯坦的納布盧斯,童年時期在沙特阿拉伯和巴西度過,直到 1990 年才搬到約旦河西岸的拉馬拉。在這樣一個動蕩的地區成長,他早早目睹了貨幣貶值、政治沖突和資本管制對普通人生活的影響。
不過,阿穆斯的學術起點與經濟學毫無關系。他最早在貝魯特美國大學(American University of Beirut)?學習機械工程,并在畢業后轉向了社會科學,前往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攻讀開發管理碩士學位。隨后,他在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獲得可持續發展博士學位,研究方向包括能源經濟學、資源管理以及貨幣體系的穩定性。
這一學術背景奠定了他跨學科的分析能力,使他在研究貨幣時不僅僅依賴于傳統經濟學理論,而是結合了工程學的嚴謹性、能源經濟學的數學建模,以及發展經濟學對現實世界的深刻洞察。
博士畢業后,阿穆斯進入黎巴嫩美國大學(Lebanese American University),擔任經濟學助理教授,教授資本市場、發展經濟學、能源經濟學等課程。他的研究方向最初聚焦于資源經濟學,特別是石油、能源供應鏈以及全球經濟增長模式。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開始質疑央行體系與法定貨幣(Fiat Money)?的可持續性。他在教學和研究中逐漸發現:
法幣體系的通脹機制,使得財富不斷被重新分配給擁有“貨幣印刷權”的政府和金融機構;
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不可預測,政府可以隨時濫發貨幣,而普通人則只能被動承受資產縮水的后果;
黃金雖然具有稀缺性,但在現代經濟體系中,依然受到政府監管和市場操控,無法真正成為自由市場的硬通貨。
這個過程中,他接觸到了奧地利學派經濟學(Austrian Economics),特別是路德維希·馮·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和弗里德里希·哈耶克(Friedrich Hayek)的理論,開始關注健全貨幣(Sound Money)?的概念。
而真正改變他認知的,是他在 2013 年左右深入研究比特幣的經濟學邏輯。他發現:
比特幣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完全去中心化、不可篡改、數學保證稀缺性的貨幣;
比特幣的發行機制(區塊獎勵減半)使其具備比黃金更優越的通脹控制能力;
比特幣不依賴政府或央行,它的價值完全由市場共識決定。
這促使他逐漸放棄主流凱恩斯經濟學體系,轉向奧地利學派,并成為比特幣最堅定的思想傳播者之一。
從?薩爾瓦多?將比特幣納入國策,到?Strategy(原 MicroStrategy)?以百億美元級別的持倉實踐“比特幣本位”,這一系列事件并非偶然,而是全球貨幣體系變革的早期信號。
比特幣本位,不是一個短期策略,而是一個長期范式。
過去,黃金曾是世界儲備貨幣,但它無法適應數字時代的全球流動性需求;法幣曾是信用體系的基石,但它在無限擴張的印鈔機制中逐漸喪失公信力。而比特幣,以其固定供應、抗通脹、去中心化的特性,成為這一時代最強有力的“健全貨幣”候選者。
國策與資本共振的地方,往往孕育歷史性轉折點。
當一個主權國家將比特幣納入法定貨幣,它是在對抗全球貨幣霸權;當一家上市公司將比特幣作為資產負債表的核心,它是在對抗流動性稀釋。當資本與主權不約而同地指向比特幣,我們正在見證一種新的貨幣共識正在形成。
“健全貨幣”的回歸,并非一朝一夕,而是一次代際性轉變。?這場變革的贏家,不是短期的投機者,而是能夠真正理解比特幣本位邏輯,并愿意長期堅持的人。掌握比特幣本位的底層邏輯,就是掌握了未來貨幣體系的入場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