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flowie,ChainCatcher
如果你還期待山寨幣,那么你看到這組數據可能會丟掉一些幻想。
根據@cgrogan 創造的 dune 面板數據統計,加密代幣的種類數已從 2022 年的 340 多萬上漲至 2025 年的 3900 多萬。2024 年和 2023 年加密市場分別每年創造了超 1009 萬、1870 萬多種代幣。
而和這輪牛市山寨幣爆發式增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加密貨幣開發者數量的不增反降。Electric Capital《加密貨幣開發者報告》顯示,2024 年和 2023 年加密開發者總數分別下降了 7%、24%。
加密市場早已毫不掩飾的成為了一個巨大的「發幣」工廠,這里除了發幣模式和賭場的推成出新外,基本不太能看到新的范式創新了。
公平和一夜暴富的背面,是極低的作惡成本和大量被欺詐的普通用戶。在長期的 PvP 中,所有的重要參與方包括用戶都被教育要成為一個聰明的短期主義者。
昨日,加密貨幣恐慌與貪婪指數降至 10,為 2022 年 6 月以來的最低水平。@ZKSgu 對于 Crypto 呼喊外部性進行駁斥道,「場內的人都要留不住了。」
而交易所、VC 作為本輪牛市中被抨擊最多的參與方,正尋找離場機會或被迫離場。
老牌的加密衍生品交易所 BitMEX 正尋求出售,據知情人士向 ChainCatcher 透露,最大的加密期權交易所 Deribit 或已完成了并購協議,并購金額可能高達 50 億美元。
不僅是交易所,整個加密領域正迎來并購潮。據 RootData 數據顯示,2025 年至今的 2 個月時間,加密領域已有 20 多起并購事件,平均一個月 10 多加密并購。
大量 VC 則面臨淘汰出局。YettaS 在 Consensus HK 上最大的感觸是 VC 哀鴻遍野:有的 VC 募不到下一輪資金,有的 VC 走了一半的人,有的 VC 轉做戰投而不再獨立投資,有的 VC 甚至考慮發 Meme 來募資。
而投資人@26x14eth 開始呼吁年輕人不要把最寶貴的時間盯在幣圈淘金,有機會也要去有潛力的 AI、機器人行業實習。因為這里不是 2017-2021 的那個人人都能賺錢的周期了,當下最寶貴的財富是時間。
但也有人在等待轉機。加密 KOL@cmdefi 則沒那么悲觀。他的感受是,現在的市場像 2018-2019,ICO 泡沫破裂后大家覺得這個市場沒有希望了,全是騙局。
「但 2020 年 DeFi Summer 就來了,投機資金減少,市場更關注應用創新。Stay in the game. (等待轉機)。」
這輪牛市確實是地獄級難度。
幾乎看不到令人驚喜的加密建設。從川普帶動了名人幣「收割」潮,Pi 幣上大所再到近日 Safe 被黑客攻擊,大家才如夢初醒,原來加密系統如此荒誕和不堪一擊。
海外 KOL@sherlock?繪制的加密生態現狀引起了市場的共鳴,絲毫不牢固的加密建設外,陰謀集團倒是隨處可見。
這輪牛市,錢也更不好賺了。
經歷過上一輪牛市洗禮的玩家們可能尤為痛苦。幣安等上一輪財富神話制造地,淪為項目方土狗幣大戶傾銷地,所謂的 alpha 上所即巔峰。Presto?Research 統計了 2025 年第一個月幣安上線的代幣,100% 都下跌超過 70%。
如果你是手握市值前 20 的 beta 鉆石手,也不再被獎勵。2024 年 7 月至今,市值前 20 的代幣跌幅普遍超過 60%。而擼毛黨也感慨,再卷再升級仍難逃被反擼。
看似更公平的鏈上 PVP 更是一地雞毛。
截至 2 月 26 日,Pump.fun 平臺已發行的代幣數量超過 810 萬個,市值超過 1 億美元的 Meme 幣數量近為 32 個,市值超過 1000 萬美元的也只有 154 個。如今在經歷 Libra 等名人幣丑聞后,鏈上 PVP 也走向落幕。
沒有實際的加密建設,大部分人也賺不到錢,那錢都去哪了?
Conflux 聯創元杰可能道出了真相,除了極少數聰明的氣運之子,絕大部分都流向了「流水線發幣」的各個利益方。
元杰在推特分享到,「『發幣工廠』里不僅僅有 VC、連續創業者、做市商、OL Agency、工作室、大戶、交易所,一整個完整的流水線環節,像吸血鬼一樣貪婪地吮吸著這個行業和韭菜們。」
在加密市場,造幣賣幣是最大的生意模式。
在元杰看來,「發幣工廠」模式下,項目方的財富創造過程主要集中在籌碼分配和上所這兩個核心環節。而這條流水線發幣的模式是:
找到核心圈 ( 如 Vitalik、A16Z、幣安等 ) 背書的創始人或者有巨大影響力的 meme 領袖拿下低價籌碼?
編造美好敘事并用人造數據(TVL、鏈上數據、節點規模等)
利益綁定 Kol 集團完成推特 Shilling(推銷)
圍獵影響上所的核心決策人(如何一)完成臨門一腳
上所后通過做市商開始傾銷,重復上述步驟炮制下一個項目。
一位在 Web2 和 Web3 的投資人也告訴 ChainCatcher,因為沒有研發投入、團隊也不用養幾個人,只要完成上幣收割死不掉,「市場淘汰機制已完全失靈了,垃圾項目和代幣不斷變多。」
但當普通用戶不再輕易被項目方和 VC 合謀的「敘事」套路后,更加粗暴的 meme 造幣模式粉墨登場了。如出一轍的方法論,只是不帶 VC 玩了。
幾乎沒有門檻的公平發幣背后,是極低的作惡成本。Primitive Crypto 投資合伙人@YettaSing 認為,Meme 模式本質上是一個比 VC 模式更黑暗的鏈上世界。由于缺乏產品和技術支撐,「絕對公平」往往只是一個幌子。Libra 等名人幣丑聞揭開了 meme 最后一塊遮羞布。
財富效應處處失效,行業開始集體反思和追責了。
最近的輿論再次攻向擼毛工作室。加密 kol@mscryptojiayi 認為山寨幣抬不起頭,要追溯到「賄賂制度」的盛行那一刻,行業變革的第一槍要打上擼毛工作室。
在她看來,工作室與項目方「合謀」構建了行業「虛假繁榮」,不僅稀釋普通用戶的預期收益,削弱用戶對項目的長期忠誠度,導致社區從價值共同體退化為利益交易市場,同時也為二級砸盤埋雷。
她抨擊道,甚至有很多沒有底線與欺詐項目共謀的工作室,實施著共建老鼠倉、哄騙交易所和用戶的無恥行為。
但空投賽道的 kol 冰蛙@Ice_Frog666666 進行了駁斥。他認為「虛假繁榮」是行業扭曲發展的結果,但不是原因。工作室不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和規則制定者,如果刀不砍向最大的既得利益者、不沖著規則制定者,改革注定無法有成效。
除了擼毛工作室外,這輪牛市,被認為和項目方那個合謀另既得兩大利益,VC 和 CEX 是多次被圍攻的對象。
香港共識大會期間,對于垃圾幣橫飛的亂象,一位 Crypto VC 甚至抨擊到,「90% 的 VC 應該關門」。
VC 幣的興起,也是源于 ICO 過后加密騙局太多,VC 篩選和背書后項目,逐漸被散戶認可。
只不過這個散戶的領頭羊已經失去了信任。散戶認為 VC 能夠以更低成本獲取籌碼且有信息優勢,和項目方合謀傾銷代幣,收割用戶。
這輪牛市中,VC 幣普遍高估值低流通,造成上所即砸盤,也是引發社區用戶不滿的源頭。
何一也在去年的 AMA 回應上幣爭議中,直言「部分 VC 確實是導致價格虛高的核心原因。」
受傷的永遠是普通散戶。
而交易所作為財富制造最有權利的一環,自然也被市場普通認為難辭其咎。
幣安、Coinbase 等主流大所在近一年頻繁被上幣爭議圍攻。CEX 的天價上幣費曾被 Moonrock Capital CEO Simon 看作是導致項目方無力承受和市場流動性失血的最大原因。
盡管何一隨后對此進行了否認的天價」上幣費「,但 CEX 的上幣機制、」閨蜜團「內幕交易等始終被質疑是,垃圾項目上所收割吸血的罪魁禍首之一。
雖然何一曾多次聲明幣安有透明復雜的上幣流程,但近日 BNB 鏈上的 meme TST?卻快速上線,并立即砸盤,連趙長鵬都開始質疑幣安的上幣問題。
不僅是交易所、VC,在」發幣工廠「上的任何一個收益方幾乎都可以被」革命「。加密 kol @CyberPhilos 認為 Crypto 世界的三大蛀蟲,除了 CEX 還有 KOL Agency、做市商。
一個普遍的觀點是,這輪牛市的重要參與方都太過于路徑依賴了,沒有足夠的原生創新,在沒有新的外部流動性入場后,一切失效了。但這是果還是因?為什么鏈條上的每一方都可能成為「蛀蟲」?
海外 kol?Murtaza?在反思道,「財富遠早于實用性而來,不僅僅是一個會隨著時間自行解決的小錯誤。這實際上對技術實現其潛力構成了致命的威脅。」
Murtaza 提到,全球加密貨幣行業的市值超過 2 萬億美元。通常,這樣規模的行業是在已經開發出對社會有用的東西之后才會形成。
Cypher Capital 聯創 Bill 、Nothing Research 合伙人@0x_Todd 在反思 VC 和交易所困境中都有類似的觀點。
Bill 表示,Web3 風投和 Web2 風投遵循著完全不同的邏輯,前者強調「早期成名是關鍵」,快速創造財富的模式促使創始人追逐潮流、注重營銷和快速上市交易所。
在 Bill 看來,Web3 實際上需要更多「耐心資本」——采用 Web2 風格方法并支持創始人在主要市場建立長期價值的風投,才能使團隊能夠專注于產品開發,而不是急于套現。
CEX 上幣困境或同樣源于項目方財富過早兌現。@0x_Todd?認為,和傳統 Web2 市場的上市公募相比,Crypto 協議的問題就在于,它享受了傳統上市的福利:投資人退出 / 激勵員工,卻沒有承擔任何傳統上市的義務。
加密監管的缺失也是問題的關鍵。@0x_Todd 表示,「賄賂、作假、刷量、騙」等一切招數應出盡出,是因為不會獲得懲罰。
目前加密恐慌情緒到了一個極點,盡管人人問責和反思,但又集體受困。行業是否真的能「刮骨療傷」,迎來出清時刻,仍然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