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以及以前的文章中,我經常會說來自加密生態內部的力量才是最健康、最可持續、最強有力能推動行情的力量;而來自外部的催化和刺激往往只能短暫起作用,而且可持續的時間非常短。
這也是為什么一直以來,盡管我也會分享加密政策的利好,但我更愿意分享的還是來自生態內的發明、創造、新模式和新場景。
什么是來自加密生態內部的力量?
比如本輪行情崛起的兩個板塊:銘文和AI代理。
只不過銘文后續乏力沒有真正形成力量;而AI代理則在還未系統地成形前就遭到了屢次沖擊,傷了元氣,現在還要等它恢復。
在這方面,完整走過一個周期、徹底引爆過情緒、很典型的就是上一輪牛市中爆發的DeFi、NFT和鏈游了。
很多讀者都經歷過上一輪牛市,當時市場中那種發自內在的力量有多強、號召力有多大,我相信很多讀者至今回憶起來都能歷歷在目。
在當下的加密生態中,在經歷一波又一波的沖擊后,似乎我們已經漸漸淡忘了這種感受。
實際上就在我們隔壁,A股和港股曾經以及正在經歷的就是最好的參照物。
這一輪A股從絕望中緩過來第一波經歷的就是去年9月份開始的政策市。
那個場景離我們并不遠,我相信大家不會陌生。
當時,在單純政策的刺激下,A股和港股突然飆漲,一路高歌的過程中上證指數的單日漲幅都超過了5個百分點。上證指數在一個月不到的時間被拉漲了將近1000點,漲幅超過三分之一,這不是個股,而是指數。
除了“瘋狂”,我實在找不到其它詞來形容當時的行情了。
結果呢?
國慶節之后,在沒有進一步強力政策的刺激下,行情立馬中斷,A股港股同步下滑,此后再沒有像樣的起色了。
這就是單靠外部刺激而沒有內部生態的情況下我們會看到的狀況。
其實不僅傳統金融市場,包括加密市場在內的任何金融市場都是這個特點。
要靠這種方式把行情拉起來,那就得源源不斷地持續大放水、持續打雞血。
全世界除了美國日本等少數發達國家,我估計其它國家想做到這一點都不大容易。
傳統市場如此,加密市場就更不例外了。加密市場就算有強力政策的刺激,又能刺激多久呢?
回到A股和港股。
去年10月份A股港股萎靡之后,來到今年1月,意外中的意外發生了:
DeepSeek的橫空出世顛覆了大模型的開發路徑,它讓開發者意識到除了可以在算力上下猛藥,還可以在算法上想辦法。
這個消息不僅震動了美股,也震動了A股。人們紛紛開始尋找間接持其母公司股幻方量化的各類上市公司。
A股開始躁動,同時南下資本和外資開始再次關注港股科技股。
再接著,宇樹科技的機器人、英偉達持股文遠知行等一系列和AI相關的利好紛紛出籠。
而蘋果選中阿里作為iPhone中國區AI的合作對象更是把AI題材推向高潮。
除了新聞方面的宣傳,在實際應用方面,我都親眼見到了大量案例:這段時間,我朋友圈中經常都能看到朋友發布他們公司上線某某+DeepSeek解決方案的新聞,都在宣傳DeepSeek對公司業務在效率方面的改進和成本方面的降低。
顯然,AI的應用和普及已經開始實實在在地走入我們的生活,開始改變我們的生活。
這段時間以來,幾乎所有港股中國科技公司的股票都開始啟動,恒生科技指數更成為關注的焦點。
A股方面,現在走出的行情也相對健康,基本上保持進兩步退一步的狀況,而不再像去年9月那樣喪失理智的狂飆。
這就是源自生態內的驅動力。在這種力量的帶動下走出的行情才是健康的行情,才是可以持續的行情。
加密生態缺的恰恰就是這樣的內驅力,缺的就是這種真正的源動力。
一廂情愿地寄托政策、一味地把“游戲”當“正業”看是不可能讓加密生態健康發展的。所以我們還是要專注于發現生態內的新動向、新發明和新場景。
題外話:今天寫這篇文章,不是要大家買A股港股,只是這兩天突然想到驅動A股港股去年和今年這兩波走勢的源動力正好對應了政策外力和生態內驅力,另外A股和港股對我們來說又都非常熟悉,對比起來我們比較容易理解。
對比起來一看,我們就很能看出加密生態當下面臨的問題。希望我們能從這個參照物看到加密生態未來真正的方向和真正的動力,在我們日常的學習中向真正的方向探索,在真正的方向中尋找加密生態真正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