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前置數據的出爐,有關2024年12月,即2024年最后一次美聯儲議息會議的預期,開始變得明朗起來。
美東時間12月11日,美國公布了2024年11月最新的CPI數據,其總體的通脹情況回升,核心通脹表現相對穩定。而在此前的12月6日,美國勞工部公布了11月的美國非農業就業人口數據,顯示大選后的美國失業率出現了小幅抬升。兩項數據合流之下,市場對12月美聯儲降息的預期迎來提升。
隨著美國大選的結果落地,特朗普上臺后的影響已經開始逐漸影響美國市場的方向。其中比較受到關注的,便是其政策是否會與美聯儲的降息周期相悖的問題。近期的美國經濟數據如何影響12月的議息?而特朗普的政策又會對后續的議息產生怎樣的影響?本文將對此進行分析。
核心通脹未現反彈趨勢,支撐降息決策信心
美國11月CPI同比上升2.7%,環比10月上升0.3%;核心CPI同比上漲3.3%,環比上漲0.3%,同比與環比增速基本與10月持平。在經歷了4-9月的通脹指數連續下降后,美聯儲出的通脹連續兩個月出現了反彈。聚焦細節,其核心通脹項目展現出了較為明顯的頑固性,但回升的動能并不多。
具體來看,美國自2021年以來的通脹黏性主要由核心服務構成。諸如住房、醫療、教育、保險、運輸服務等“住行”相關的花銷是美國居民或者說大部分國家的居民都需要面對的開支。這些開支在疫情期間出現了顯著的上漲,但在疫情后卻并未得到有效的回落,構成了當前美國的通脹頑固項。
但僅看11月來說,美國核心服務在當月的環比變動以回落為主,房租和、運輸服務均出現了小幅回落,盡管學校住宿和酒店住宿出現較大幅度的反彈,但其占比權重本就較低,對整體的影響比較有限。而在過去兩個月中出現較大波動的航空服務分項,也隨著波音公司的罷工結束而暫告一段落。
另一方面,11月通脹的回升與食品和能源價格有關,兩分享對通脹的增速貢獻回正,能源項環比上行0.22pct,而食品價格則環比上漲了0.23pct,考慮到企穩轉冷,圣誕節臨近的季節性影響,相關的波動是正常情況。
總體來說,11月的美國通脹數據沒有變好,但也沒有變得更壞。盡管核心通脹項黏性依舊穩固,但市場擔憂的通脹快速回升的情況目前看來可能性不大,這讓市場對12月美聯儲降息決策更具信心。
就業數據好壞參半,事件擾動逐步消退
就業數據方面,11月的美國非農數據可以用“好壞參半”來形容。11月新增非農就業人數22。萬人,高于預期的20.0萬人,前值修正為3.6萬人;整體失業率為4.2%,同樣高于前值和預期值的4.1%;勞動整體參與率下降至62.5%,低于預期的67.7%和前值的62.6%;非農新增增速為4.0%,高于市場預期的3.9%。
從就業人口來看,11月的非農新增就業可以說是大幅反彈,但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10月美國非農就業端的“天災人禍”。10月美國連續的颶風以及波音公司的罷工事件將新增就業人口顯著拉低,而11月的回升,也主要是這些暫時性的失業者回到市場引起的。其中,教育醫療、政府部門為新增的就業數據貢獻了11.2萬人,占新增就業總數的49%。
在就業人口之外,失業率的小幅提升以及勞動參與率的下降是市場預期中“壞”的那部分。11月新增失業人口上升至16萬人,較前值的15萬人進一步提升。從11月特朗普上臺后的發言來看,失業率的抬升或與其打算收緊的移民政策和政府開支政策有關。
盡管目前看來,驅逐境內的無證移民執行起來具有不小的難度,但收緊邊境,減少移民凈流入卻是有望起效的。對于美國就業市場而言,旅游酒店、倉儲服務等行業的從業者中不乏非法移民的存在,隨著2025年特朗普政策的落地執行,或許會進一步引起就業數據的波動。
12月降息預期拉滿,但后續不確定性較高
在CPI數據出爐后,市場對12月美聯儲降息的信心基本達到了篤定的程度。根據CME期貨的預測,12月18日降息的概率達到了99.9%。但在2025年的降息預期上,CME的預期卻顯得相對悲觀,預計2025年總降息幅度僅有50BP,上下半年各有一次。
究其原因,當前美國的政策前景,存在著不少抬升通脹的預期,這可能影響美聯儲的遠端決策。根據特朗普目前公布的政策綱領來看,無論是進一步的企業減稅、還是對海外的關稅加征、亦或是前文提及的移民收緊政策,其對通脹的指向都是往擴張的路子走的,且很有可能抬升目前被認為最頑固的CPI核心商品/CPI核心服務指標。
盡管目前包括鮑威爾在內的美聯儲官員,一致認為當前美國通脹不具備大幅反彈的風險。但另一方面,通脹如果長時間維持在當前水平,居民的通脹預期可能會進一步朝著惡化的方向發展,原本的“通脹頑疾”會被視作常態,屆時美聯儲的去通脹進程可能會變得更艱難。
且對于關注美國市場的投資者來說,特朗普上臺后帶來的不確定性是遠高于拜登政府的。其中最為矚目的,便是由埃隆.馬斯克所領導的政府效率部門帶來的美國行政改革。其公布的放松監管的綱領目前仍存在許多未知數,私人部門如何承接額外勞動力,內部裁員將對行政帶來怎樣的影響,甚至于拜登政府與特朗普政府的交接扯皮,其影響目前仍處于迷霧之中。
自2024年9月開啟降息周期以來,美聯儲在數據取舍方面一直都更偏向于就業數據。但隨著環境的變化,特朗普執政引發“再通脹”的可能性,成為美聯儲議息會議頭上的烏云。兩相權衡之下,或許美聯儲的數據優先級會再次倒向通脹這邊。
可以肯定的是,特朗普的第二任期將與過往不同,會帶來許多突破常規的操作。因此市場乃至美聯儲議息會議,對未來的預期保持謹慎態度,其實是一種很務實的做法。對于市場分析師來說,2025年1月以后的日子,或許才是挑戰開始的高壓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