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amuel QIN
最近,Web3 項目 Pump.Fun 再次吸引了行業目光:其向Kraken轉移了價值超過2274萬美元的 SOL,且自9月以來呈現陡峭上升的增長趨勢,截止目前該項目已累計獲得營收超過150萬個 SOL(以當前SOL價格計算,盈利超3億美金)。Meme 行情正在火爆上演,大量有關財富幸存者偏差的故事充斥在不同渠道里,Pump.Fun 正是這場“注意力爭奪戰”的縮影。
Pump.fun 的成功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注意力經濟在Web3行業的中的持續顯化。
在 Web3 的世界里,Meme 已不再只是網絡文化的象征,而是與代幣經濟相結合,成為一種強大的經濟工具。
特別是在 Pump.fun 的加持下,僅需要一張圖片,一個名字,支付小額平臺費用就能在完成所有部署,目前已超過400萬種代幣部署。用戶頭腦中的點子都可以在5分鐘內成為一種代幣,任何有熱度的話題、標簽、文化符號無疑可以加強其中的傳播效應。
Photo Source:OKG Research, https://dune.com/hashed_official/pumpdotfun
這樣,熱點和用戶注意力之間綁定關系增強,市場情緒可以隨事件熱度本身發生變化。為此 Pump.Fun 推出了直播功能,試圖通過實時互動來進一步吸引注意力。但隨后為了獲取更多的關注度,各類博出位的直播內容的引發爭議,不得不暫時下架直播功能。和傳統 Web2 類似,各類博出位事件可能緊隨而來的是直播賣貨,?Pump.fun 則是將這一過程進一步壓縮,直接通過 Crypto 成功地將注意力轉化為經濟價值。
此外,公平發射的模式沒有預售或團隊保留份額,這種沒有 VC 加持,全部和盤托出的“坦誠方式”,也洞悉了今年以來普通投資者和機構間的矛盾。
與此同時,Web3 發幣的門檻也在進一步降低。以 Clanker 為例,這是一個基于 Base的 AI Agent, 用戶可以在 Farcaster 只需簡單的文本交互即可生成 Meme 代幣。這種玩法大幅降低了參與門檻,讓更多人能夠輕松進入 Meme 的“造富賽道”。門檻的降低,也帶來了另一個顯著問題:文化屬性的淡化與商業化的強化。
PVP游戲模式的隱憂——強化敘事還是放大風險?
這種注意力經濟的極端化,也著重體現在對 PVP 游戲模式的強化上。通過“以漲服人”的敘事,Meme 代幣在吸引用戶方面表現出驚人的效能。其中的隱憂在于,這種基于注意力驅動的模式,會在無形中放大風險,市場的波動性和操縱可能性都會顯著增加。在這種環境中,用戶可能被裹挾進高風險的投機行為,而一旦熱度消散,留給他們的只有一地雞毛。
Metamask的 Co-founder Dan Finlay 近期在 Sol 和 Base 上做了 Memecoin 發射實驗后也表示: 個人發行或 Meme 代幣的概念在正確實施下可能有用,但當前缺乏一致的共識,阻礙了 Memecoin 賦能生態的效用。他呼吁建立更清晰的機制和更好的系統,以提升用戶體驗和社區信任。
Meme 生意之外的生態賦能
Meme 經濟如此吸金,但這門生意是否能為后續的 Web 3生態服務?
正如在美國西部掀起的掘金熱潮,最終賺到錢的往往是賣水和鏟子的人。Meme 代幣的熱潮,也許只是少數項目和工具平臺的狂歡,而真正的普通參與者,很可能成為這場經濟游戲中的被收割者。?
要讓 Meme 經濟超越短期的流量玩法,成為真正有益于 Web3 發展的生態力量,行業需要的不僅是吸引注意力的能力,更是如何將注意力轉化為長期價值的思考。注意力經濟只是工具,而非目的。真正決定 Web3 未來的,不是那些吸粉的 Meme,而是能否通過 Meme 生意,構建起一個更健康、更可持續的生態。下一波熱潮即將到來,你是選擇掘金,還是賣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