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on_charb;編譯:白話區(qū)塊鏈
本文是關于 L1/L2 爭論的簡要總結,以及“Solana 能否成為 L2”的問題,特別是對于那些明智地選擇忽略成千上萬回復的人:
Toly 解釋說,您可以通過將 Solana 的賬本數據發(fā)布到以太坊上,并部署一個驗證 Solana 狀態(tài)的橋接合約,使 Solana(或任何其他鏈)成為以太坊(或其他鏈)的“L2”。這與我們今天所熟悉的所有“L2”非常相似,用戶仍然可以獲得像強制提款返回以太坊這樣的安全屬性。
這個假設的 Solana 設計與當前的 L2(如 Base)之間的區(qū)別在于是否存在“在以太坊撤銷已確認區(qū)塊時會恢復,并在以太坊硬分叉時會硬分叉的社會承諾”。這是 Vitalik 在他關于不同類型 L2 的舊帖子中討論過的內容。
例如:
Base 有社會承諾,在以太坊撤銷/硬分叉時會恢復/分叉。
在假設的 Solana 設計中,我僅部署這個從 Solana 到以太坊的橋,沒有來自 Solana 的社會承諾去與以太坊分叉。節(jié)點默認并不跟隨以太坊,也沒有這個橋的嵌入。
因此,您可以讓大多數 Solana 節(jié)點采用與橋不同的分叉規(guī)則(例如,節(jié)點正在進行升級,而橋并不知情,或者強制提款觸發(fā)分叉)。在理想情況下,這些鏈都是同一事物(即,橋和其他節(jié)點都達成一致)。在發(fā)生分叉的情況下,您可能會有“Solana L2”(以太坊橋所識別的所有內容)和“Solana L1”,而 Solana 的社會共識繼續(xù)遵循。
在這種情況下和像 Base 這樣的典型 L2 中,無論設置階段的社會承諾如何,社會共識始終可以根據他們所認為的“真實鏈”進行分叉。
例如,如果通往 Solana 的以太坊橋變得非常重要,那么在實踐中,Solana 的社會共識可能最終會總是選擇跟隨它。因此,“Solana L1”和“Solana L2”永遠不會分歧。
相反,Base 或其他傳統 L2 可能有社會承諾遵循其以太坊橋,但在某些不可預見的情況下,節(jié)點可能決定偏離橋(無論是因為大規(guī)模黑客攻擊而橋不可變,還是某個機構要求他們偏離Token持有者的意愿,或其他任何原因)。
所以總結一下,是的,您可以將 Solana 變成“L2”,而大家爭論的差異基本上歸結為人們在一開始的默認社會承諾,但這并不是約束性的。
一些人還認為,在假設的場景中同時存在多個確認/分叉規(guī)則(例如,橋有一種分叉規(guī)則,而驗證者有另一種),即使它們在當前鏈上達成一致,實際上也意味著存在兩條鏈(例如,Solana L1 和 Solana L2),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可能是技術上準確的,但也令人困惑,因為我們都看到并使用同一條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