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The Rise of Chain Abstraction
作者:Paul Veradittakit,Panteral Capital合伙人;翻譯:善歐巴,喜來順財經
最近,Uniswap Labs 宣布推出 UniChain,這是一款專為 DeFi 設計的 L2。無論是為了控制更多的區塊鏈堆棧部分,推出新產品,還是捕獲更多價值,越來越多的應用程序正在以加快的速度構建自己的 L2。L2 正逐漸主導交易量和鎖倉價值(TVL),但也變得越來越碎片化。L2 鏈需要在孤立環境(如 Arbitrum Orbit 或 Optimism Superchain)和模塊化基礎設施(如橋接在足夠的流動性支持交換后才搭建)之間做出選擇。
然而,盡管如此,鏈條仍選擇這些孤立或模塊化的基礎設施提供商,因為它們可以保持對其 rollups 的控制。對用戶而言,這會導致糟糕的用戶體驗,因為他們仍然需要費力地在不同的 L2 之間轉移資產以使用不同的協議。鏈抽象(Chain Abstraction)這一概念的核心是,用戶應該與底層鏈基礎設施隔離開來,這意味著他們可以無論在哪條鏈上,或擁有何種代幣,都能夠訪問任何應用程序。這個概念仍處于早期開發階段,但目前該領域最有趣的項目之一是Omni Network。
Omni Network通過兩個優先事項來解決這一問題:
最大限度地減少 L2 整合 Omni 的開銷。
確保 L2 不會失去對其堆棧任何部分的控制。
Omni 通過引入一個前端 SDK 來解決這個問題,任何應用程序都可以在其網站上集成它。它對 rollups 沒有任何要求,也不需要開發團隊升級其智能合約。從用戶的角度來看,它與現有的錢包提供商完全向后兼容,這意味著用戶無需下載新軟件、執行錢包升級或改變現有的使用模式。在深入討論如何實現這一技術架構之前,這里有一個視頻展示了這種用戶體驗:
Omni 簡化用戶體驗的方式包括:
無需在錢包中手動切換網絡。
減少跨 rollups 消息傳輸的等待時間。
自動處理目標 rollup 上的 gas 費用。
無需用戶離開應用程序使用跨鏈橋協議即可實現資金無縫遷移。
這些是阻礙以太坊對終端用戶而言像一個單一平臺的核心問題。如果能夠大規模采用,Omni 將使以太坊再次擁有類似 Solana 那種“整體式”的用戶體驗,但具備了 rollups 提供的更高吞吐量和更低費用的優勢。
Omni 是專門為促進以太坊 rollup 生態系統之間的互操作性而構建的鏈條。與其他專注于跨鏈消息傳遞的互操作性網絡(如 LayerZero 和 Wormhole)相比,Omni 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產品路線。在 Omni 的核心互操作性網絡之上,還有一個協調協議,以便Solver(如做市商等市場參與者)可以為用戶提供預付款,前提是他們在一個 rollup 上持有的資金與應用程序所在的 rollup 不同。
從用戶的角度來看,代幣的移動是瞬時的。競爭對手采用的是“推送”模式,即消息從 rollup A 發出并推送到 rollup B(最快大約需要 10 秒),而 Omni 的協議采用“拉取”模式,即解決者立即在 B 上為用戶提供流動性。這打通了用戶流程,使他們可以立即獲得所需的結果,而復雜的市場參與者(解決者)則處理任何互操作性網絡固有的延遲問題。
當用戶提交交易時,他們實際上是將資金存入一個托管合約,該合約只有在收到證明某個解決者已履行用戶意圖的跨 rollup 消息后才會釋放資金。然而,從用戶的角度來看,他們似乎是在多個 L2 上使用相同的資產。通過這種架構,用戶無需再考慮以前伴隨跨 rollup 活動的復雜性。
加密基礎設施棧已被“解耦”,目的是提升擴展性、模塊化和所有權。盡管這對二層網絡(L2s)有利,但卻使得普通用戶的使用體驗更加碎片化和復雜化。Omni 旨在“重組”這些模塊化組件,認識到模塊化的二層網絡是絕大多數活動發生的地方,并創建一個協議,讓用戶能夠在鏈之間即時移動,同時允許二層網絡保持其主權。
鏈抽象是一種相對較新的設計范式,Omni 處于探索這一新技術潛力的早期階段。或許,Omni 是將以太坊生態系統的可組合性與 Solana 用戶體驗結合起來的關鍵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