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lga Kharif、Elijah Nicholson-Messmer,Bloomberg;編譯:陶朱,喜來順財經
加密貨幣是在 2008-2009 年金融危機最嚴重的時期發明的,旨在為銀行提供替代方案。大約 15 年前,華爾街的許多銀行和金融機構最初對被稱為“密碼朋克”的愛好者的夢想嗤之以鼻,現在他們不僅涉足加密貨幣業務,還開始采用底層的區塊鏈技術。
雖然這可能會讓加密貨幣愛好者認為破壞了該技術,但銀行正在關注底線并看到可以賺錢的地方。他們之所以被區塊鏈技術所吸引,是因為它能夠將股票和國庫券等傳統資產“代幣化”,從而使這些資產的交易速度更快、成本更低。批評人士表示,華爾街機構不僅采用,而且還利用該技術來產生費用——類似于金融公司將低成本、低接觸的交易所交易基金轉變為健康業務的方式。
“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是將債券、股票、藝術品甚至辦公樓所有權股份等資產表示為區塊鏈上的數字代幣的過程。任何擁有代幣的人都擁有該資產。只需將其從一個加密錢包轉移到另一個加密錢包,就可以輕松且幾乎立即轉移所有權。它允許將資產分解為更小的部分,從而有可能擴大所有權范圍并簡化交易能力。
代幣化過程可以消除結算延遲,因為必須清算經常使用大量中介機構的交易,并在多個系統中記錄它們。通過將所有權條款和轉讓條件等合同信息放置在區塊鏈上,資產可以分段買賣并在市場時間之外進行交易。代幣可以被編程為自動以某些方式運行:例如,一旦貨物交付給買方,就將其釋放給賣方。代幣化資產可以吸引那些可能沒有經紀賬戶但已經交易加密貨幣的人。
股票、藝術品、房屋、高爾夫球場、專屬會員資格——凡是你能想到的。理論上,陽光下的所有資產都可以被標記化,許多支持者相信它們會被標記化。即使是昂貴的運動鞋也會出現在區塊鏈上,以在實物交易時證明其真實性。麥肯錫估計,在共同基金、債券和交易所交易票據、貸款和證券化以及另類基金的推動下,到 2030 年,代幣化市場總額(不包括與法定貨幣掛鉤的穩定幣)可能達到約 2 萬億美元。這大致相當于當今整個加密貨幣市場的規模。
是的,以下是該行業的一些知名人士:
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公司 (BlackRock Inc.) 今年 3 月推出了其首支代幣化共同基金——貝萊德美元機構數字流動性基金,該基金目前市值超過 5 億美元。它持有現金、美國國庫券和回購協議(一種短期貸款)資產。它在公共以太坊區塊鏈上保存記錄。
經紀商 FalconX 和 Hidden Road 已開始接受貝萊德的 BUIDL 代幣作為抵押品。
貝萊德于 2023 年 10 月使用摩根大通的代幣化抵押品網絡將其一只貨幣市場基金的股票轉換為數字代幣,然后將其轉移到巴克萊銀行作為兩家機構之間場外衍生品交易的抵押品。銀行表示,這種設置允許客戶使用資產作為抵押品,甚至可以利用以前可能無法使用的資產。
富蘭克林鄧普頓已經管理著一支資產約 4.35 億美元的代幣化貨幣市場基金。
摩根大通公司、高盛集團公司其他銀行正在嘗試或已經提供私人區塊鏈服務。
紐約梅隆銀行、道富銀行其他金融機構已經在提供或致力于新的代幣化相關服務。
比特幣的發明者(化名中本聰)設想了一種不依賴于他們所說的從一開始就不值得信任的“可信第三方”的金融系統。相反,他們將使用密碼學和稱為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分布式賬本來記錄交易并提供無可辯駁的所有權證明。加密貨幣傳播者表示,這將使金融民主化并降低持有和使用貨幣的成本。自 2009 年 1 月比特幣推出以來,中本聰到底是誰——無論是個人還是團體——一直是人們猜測的話題。
美國銀行監管機構尚未批準存款代幣等創新,并擔心即時結算可能會刺激銀行擠兌。這是因為當壞消息襲來時,客戶將能夠使用可編程代幣自動從銀行提取資金。但新加坡等世界其他地區的監管機構正在與金融機構合作開展跨境支付等代幣化試點。到今年年底,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的一個小組委員會(其成員包括 Citadel、BlackRock 甚至 Bloomberg LP)已就注冊公司如何使用分布式賬本技術進行持有和轉讓向全體委員會提出建議非現金抵押品——一個重要的代幣化用例。這些建議可能會提供一個法律和監管框架,說明市場參與者如何應用現有政策和程序,以符合該機構、其他美國監管機構和衍生品清算機構的保證金要求的方式支持將區塊鏈用于非現金抵押品組織。
代幣化可能會讓一些公司(例如經紀交易商)脫離促進金融交易的循環。代幣化項目的確切設置也很重要:使用區塊鏈,每項資產只有一條記錄,并且該資產的持有者擁有它。因此,如果代幣被轉移到錯誤的地址或被盜,如果使用公共區塊鏈,它可能會永遠丟失。這就是許多銀行正在開發或已經開發自己的私有區塊鏈的原因。紐約銀行希望很快獲得監管部門的批準,推出數字轉賬代理服務來保存數字資產的記錄。如果銀行希望能夠處理任何大量的銀行間交易,那么私有區塊鏈就需要學會相互通信。這就是為什么包括銀行在內的許多金融公司也在研究多公司區塊鏈。考慮到銀行正在向該功能投入大量資金和人才,這可能只是時間問題,而不是是否會發生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