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和比特股的區別目錄
簡介。
以太坊和比特股都是基于區塊鏈技術的領先加密貨幣平臺。雖然它們都具有分布式賬本和智能合約功能,但它們在設計和目的上卻有重大區別。
功能。
以太坊:以太坊的主要功能是支持去中心化應用程序(dApps)的開發和執行。它是以太坊虛擬機(EVM)的平臺,允許開發人員創建各種去中心化應用程序,包括金融產品、游戲和社交媒體平臺。
比特股:比特股專門為金融資產的去中心化交易所而設計。它提供了一個分布式賬本,用于記錄證券、資產和貨幣等金融工具的所有權和交易。比特股還允許用戶創建自定義資產并發行自己的代幣。
共識機制。
以太坊:以太坊目前使用工作量證明(PoW)共識機制,類似于比特幣。這需要礦工使用強大的計算機解決復雜的問題以驗證交易并保護網絡免受攻擊。
比特股:比特股采用委任權益證明(DPoS)共識機制。此機制允許代幣持有者選舉代表,即見證人,以驗證交易并維護網絡的完整性。 DPoS 通常比 PoW 更快、更節能。
可編程性。
以太坊:以太坊是一個高度可編程的平臺,允許開發人員使用 Solidity 等編程語言構建復雜的 dApp。這種可編程性使開發人員能夠創建各種創新應用程序。
比特股:比特股可編程性較低,主要專注于金融交易。它提供了一組預定義的功能和工具,允許開發人員創建金融應用程序。
治理。
以太坊:以太坊社區由分散的開發人員、研究人員和利益相關者組成。該平臺尚未有明確的治理結構,決策通常是通過社區共識做出的。
比特股:比特股社區通過一個稱為比特股治理令牌(BTS)的代幣進行治理。 BTS 持有者可以投票決定網絡參數、功能和升級。比特股的治理結構相對集中,見證人是其核心的決策機構。
總結。
以太坊和比特股是截然不同的區塊鏈平臺,專注于不同的目標。以太坊是一個高度可編程的平臺,支持 dApp 開發,而比特股是一個專門用于金融交易的平臺。它們不同的功能、共識機制和治理結構使它們適合不同的用例和用戶群體。
。比特幣采用的是SHA-256加密算法發,在挖礦的時候,比拼的是算力。
為了提高算力,比特幣經歷了CPU挖礦、GPU挖礦、FPGA挖礦和現在的ASIC礦機挖礦四個階段,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
以太坊采用的是Ethash加密算法,在挖礦的過程中,需要讀取內存并存儲DAG文件。
由于每一次讀取內存的帶寬都是有限的,而現有的計算機技術又很難在這個問題上有質的突破,所以無論如何提高計算機的運算效率,內存讀取效率仍然不會有很大的改觀。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以太坊的Ethash加密算法具有“抗ASIC性”.
加密算法的不同,導致了比特幣和以太坊的挖礦設備、算力規模差異很大。
目前,比特幣挖礦的、設備主要是專業化程度非常高的ASIC礦機,單臺礦機的算力最高達到了110T/s,全網算力的規模在120EH/s
以太坊的挖礦設備主要是顯卡礦機,專業化的ASIC礦機非常少,一方面是因為以太坊挖礦算法的“抗ASIC性”提高了研發ASIC礦機的門檻,另一方面是因為以太坊升級到2.0之后共識機制會轉型為PoS,礦機無法繼續挖礦。
和ASIC礦機相比,顯卡礦機在啊算力上相差了2個量級。
目前,主流的顯卡礦機(8卡)算力約為420MH/s,以太坊全網算力約為230TH/s.
從過去兩年的時間維度上看,比特幣的全網算力增長迅速,以太坊的全網算力增長相對緩慢。
比特幣的ASIC礦機被幾大礦機廠商所壟斷,礦工只能從市場上購買;以太坊的顯卡礦機,雖然也有專門的礦機廠商生產制造,礦工還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DIY,從市場上購買配件然后自己組裝。
比特幣VS以太坊,兩撥信徒都不喜歡對方:一個稱對方為“比特神教”;
一個斥對方為“以太坊騙局”。
教主,你想這兩個社區連接在一起,既保留比特幣Peer to Peer電子貨幣協議的底層架構,又在應用層上繼承以太坊的Smart contract,比如你提到可以很好的兼容以太坊虛擬機,這樣看來你打的是如意算盤,天下的便宜被你都撿到了。
比特幣和以太幣規則不同,那么兩者的交易和投資方式是否也有不同?
一直以來,以太幣都被稱為比特幣的有力競爭對手。
直到andreas antonopoulos(精通比特幣作者)聲稱以太幣不再是比特幣的競爭對手,這引發了社交網絡上的激烈討論。
人們開始在兩者之間做比較,討論兩種數字貨幣在投資和交易上有何不同。
比特幣以太幣
以太幣的交易潛力
ark投資管理公司的分析員和區塊鏈產品主管chris burniske說,比特幣更多地被用于保值,而依靠以太坊網絡執行智能合約的以太幣則更多地被視為一種交易工具。
比特幣和以太坊系統都是建立在區塊鏈的基礎之上的,其中的交易都會公開記錄,貨幣及資產交易更加便捷優惠,去除了繁瑣的中間人。
2015年12月,以太幣的價格不到1美元,如今已經漲到15美元,短短6個月就漲了將近15倍。
這種成果歸功于以太坊,它的金融合約完全依靠軟件執行,這種特點吸引了大量用戶進行投資。
有了之前以太坊的例子,dao(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的成功也就沒什么好大驚小怪的了。
這個由以太坊支撐的眾籌平臺從1萬多個匿名用戶處募資將近1.5億美金。
每個參與者都被賦予投票權,他們可以分配資金、選擇項目,一旦投資的項目取得成功,還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分紅獎勵。
以太幣和比特幣的用戶群不同
目前世界上有670臺比特幣atm機,成千上萬的銷售點支持比特幣支付。
與比特幣不同,以太坊在電子支付領域還未嶄露頭角。
以太幣目前的主要用途是支撐起以太坊網絡(比如dao)來運行程序。
strength in numbers foundation的執行董事david duccini說:
用戶對以太幣的期望與比特幣有所不同。
兩種加密貨幣都可以進行投機買賣,但是以太幣的原始功能是支撐應用程序運行。
因此用戶需要足夠多的以太幣運行自己的app。
這也是dao面臨的問題——除非dao能夠不斷生成新的以太幣,不然這個付費平臺將面臨停運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