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FinTech發展值得中國羨慕借鑒的一點就是其產品的高度標準化,比之中國幾百個平臺上千種信貸產品,標準化的產品在吸引機構投資、保護出借人利益與便利監管上有強大的優勢。
監管法律 以美國為例,平臺受SEC監管,有苛刻的信息披露機制及400萬美元保證金要求,P2P公司受《證券法》及各州法律約束。而在中國監管非常欠缺,僅有普通企業的準入門檻。也沒有明確法律法規。
LendingClub認為強有力和頻繁的催賬行為對于維持P2P生存環境的繁榮和保證投資者盈利是非常必要的。但LendingClub的內部催賬小組以及專業第三方債務追討代理的工作都依照聯邦、州、市相關催賬法律條文執行。
(1)美國P2P行業的監管美國現行對P2P沒有專門的監管機構和適用法律,而是實行多部門和聯邦與州的雙層多頭監管。SEC和州的證券監管機構主要是通過強制要求證券發行商和銷售商即P2P網絡借貸平臺披露信息,反詐騙和其他相關責任來保護投資者。
P2P 網貸平臺有四種運營模式: 無擔保線上交易模式。此模式接近美國 P2P 網貸,即平臺只充當“牽線人” ,披露信 息,不擔保,風險由投資者自擔。這是一種純信用的貸款。不過,國內這種模式的平臺很 少。
P2P網貸起源于英國,隨后發展到美國、德國和其他國家,其典型的模式為:網絡信貸公司提供平臺,由借貸雙方自由競價,撮合成交。資金借出人獲取利息收益,并承擔風險;資金借入人到期償還本金,網絡信貸公司收取中介服務費。
第一種,分期還款。這種風控措施,主要是指一些P2P網貸平臺要求借款人按月還本付息,這樣就使得借款人還款壓力減小,從而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投資者的資金風險。第二種,創新信審體系 。
歐美P2P網絡借貸平臺的風控原理是什么?這個原理主要是參照于風險的把控,并且根據風險程度不同制定出不同的信用標準。
風控就是所謂的風險控制能力,是網貸平臺的核心。
P2P風控即風險控制能力。現在P2P平臺都擁有一套完備的風險控制流程:嚴格的貸前信用審核;真實的實物抵押;分散匹配的優質債權,確保投資資金安全;和保險機構合作,建立資金投資安全保障計劃。
P2P平臺風險控制手段四:融資擔保機構擔保 擔保機構為平臺提供擔保也是許多平臺采用的風控方式。
P2P網絡借貸平臺要想實現穩健經營,建立完善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并有效實施必須具備以下要素:有效風險管理組織架構,從公司治理層面確保風險管理的有效執行。完善的政 策、制度和流程,確保每次操作都有章可循。
1、因為外國有非常嚴格的貸款管理辦法,國民通過各種方式可以取得的貸款渠道比較多,在嚴格的法律框架下,違法的成本很高,就從源頭上制止了妄想借網貸富一筆的想法。而國內現在發展很快,大家都是摸石頭過河,都想渾水摸魚。
2、全國實際運營的P2P數量已經完全歸零。11月27日,銀保監會首席律師劉福壽在一個公開論壇中說:互聯網金融風險大幅壓降,全國實際運營的P2P網貸機構由高峰時期的約5000家,我們逐漸壓降,到今年11月中旬完全歸零。
3、這就導致P2P行業在中國越來越火熱。征信體系 外國有相對完善的征信體系,平臺可以通過政府和第三方征信機構提供的數據進行線上審核。在中國征信體現很不完善,且央行征信不向P2P平臺開放,平臺只能以線下審核為主。
P2P最早出現于2005年的英國倫敦,全球首家P2P平臺叫ZOPA,整個行業的發展迄今不到10年的時間,但其發展的速度遠遠大于其他傳統行業,其18%左右的高收益更是讓許多人欲罷不能。
P2P本身就有很多模式,國外有Kiva、Zopa、 Lending Club等典型代表公司,Zopa2005年3月 成立于英國,全球首個P2P網絡小額貸款平臺。
P2P網貸,又稱P2P網絡借款。P2P是英文peertopeer的縮寫,意即“個人對個人”。網絡信貸起源于英國,隨后發展到美國、德國和其他國家,其典型的模式為:網絡信貸公司提供平臺,由借貸雙方自由競價,撮合成交。
1、監管法律 以美國為例,平臺受SEC監管,有苛刻的信息披露機制及400萬美元保證金要求,P2P公司受《證券法》及各州法律約束。而在中國監管非常欠缺,僅有普通企業的準入門檻。也沒有明確法律法規。
2、綜上所述,雖然美國的P2P網貸在制度以及監管力度方面都要比中國完善,但是就市場前景而言,中國的互聯網金融市場的空間更大更闊,也只有在中國這個獨特的環境和時代里,才能產生這么朝氣蓬勃的互聯網金融產業。
3、美國的P2P信貸平臺和我國的還是存在很大的不同,中國P2P和國外P2P之間的區別如下:①平臺模式差異 國外的網貸平臺只是充當了一個信息中介,不參與任何借貸的資金交易,對投資人的損失不進行賠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