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貸款中介是指與銀行合作,放貸主體是銀行,而中介在中間幫你在最快的時間找到最適合的產品,從中收取一定的手續(xù)費。
2、貸款由社保經辦機構擇優(yōu)選擇合作銀行、助保貸款總額度5萬元以內(含),還款期限最長不超過8年,從助保對象開始領取基本養(yǎng)老金當月開始計算。助保對象退休后個人承擔的貸款利息,由合作銀行按協(xié)議從助保對象養(yǎng)老金中直接扣還。
3、貸款中介機構的運營方式,主要是跟金融機構合作,掌握一手貸款資訊。然后出賣自己掌握的資訊,來幫助借款人貸款。
4、多元化、集團化,依托運營已久的貸款行業(yè)垂直搜索模式,轉型升級,做信用卡導流、現金貸導流、乃至財富管理等。 完全甩單模式向經紀人社交化發(fā)展。
5、做貸款中介這行怎么才能賺錢? 首先,要明白,沒有一個行業(yè)一開始就能賺錢的。而貸款中介這一行和金錢打交道,更是困難。要花時間積累經驗和客戶,才能開始賺錢。
6、發(fā)掘風險控制方法,推介給銀行,資金公司,小貸公司。 新時代了,貸款中介不是難了,是傳統(tǒng)的中介模式不行了。用老的辦法去獲客,去營銷就是新時代的刻舟求劍。上線和下沉是好辦法。 飛刀銀行信貸經驗二十年,歡迎大家交流。
“爆雷”是P2P行業(yè)里慣用的說法。從2018年6月至2018年7月中旬,短短50天,已有163家P2P網貸平臺出現提現困難、老板跑路等問題,引發(fā)社會關注。
從根本上來說,跑路無非3種原因:一是拿到了投資人的錢(純詐騙,這并不在少數,占到問題平臺的45%);二是違規(guī)操作,挪用虧空了投資人的錢(畏罪潛逃);三是前兩種原因的疊加,挪用虧空了投資人的錢,干脆再卷一筆跑路。
很多人自認為平臺說高收益低風險,那么就一定是高收益低風險的,于是爆雷時也不愿意相信。
中國最早的P2P網貸平臺成立于 2006 年。 2012 年,中國網貸平臺進入了爆發(fā)期,僅在當時,數量就已達到 2000 余家。但到了 2018 年,P2P便頻繁出現爆雷問題。
總之,雖然網貸平臺會面對各式各樣的風險,但如果公司的高管團隊從業(yè)經驗豐富,經營模式穩(wěn)健,則抗風險能力較強。
LendingClub是美國最大的P2P公司,利用互聯網技術連接投資者和借款人,降低中介成本。作為無擔保的P2P平臺,LendingClub能吸引投資者的是其成熟有效的信用分級模型。上市前LendingClub的貸款逾期率低于美國銀行業(yè)消費貸款平均水平。
可以看出,壞賬僅有不到8%,但是實際上的金額也是比較驚人的。
另大家很關注的LendingClub的首席風險官陳超美女士,持有公司554萬股。這里有篇陳超美女士在去年北京2013互聯網金融創(chuàng)新峰會上的演講實錄,大家可以移步一看。陳超美:LendingClub核心在信用風險評估掌控。
從LendingClub隕落的案例看出,合規(guī)是P2P公司的生命線。平安集團旗下的陸金所是國內最大的P2P平臺,其風控合規(guī)有平安集團的數據、技術、經驗作為支撐,水平行業(yè)領先。陸金所的資金存管銀行是平安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