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為什么容易跑路?這個問題涉及到了貸款的信用風險和平臺的經營風險。首先,從個人層面看,輕易借錢給朋友并非明智之舉。若朋友并非可靠,直接給予經濟援助比借出款項更有保障,避免了追討困難,同時也保護了友情。
網貸平臺頻繁“跑路”的現象,其根源可歸結為以下幾點。首先,詐騙自融是某些平臺設立的初衷。這些平臺在吸收資金后,并非用于其宣稱的投資項目,而是通過非法手段將資金挪為己用,導致投資者資金流失。其次,平臺涉嫌非法集資活動,一旦被調查,往往難以繼續運營,只能選擇跑路以避免法律責任。
在P2P網貸領域,跑路事件頻繁發生,主要原因包括惡意詐騙和自身經營不善。當前市場對P2P的需求遠超供應,且監管機制尚不完善,這為惡意詐騙提供了溫床。而經營不善則是另一個重要因素,這通常源于資金、產品和推廣方式上的不足。自從旺旺貸事件后,百度開始著手清理違法的P2P網站。
一般P2P平臺跑路前,往往會出現一些常見征兆: 贖回本金逾期兌付:投資者嘗試贖回本金時,發現平臺延期或無法按時兌付。 公司高層變動頻繁:例如,實際高管和企業的法人代表更換頻繁,或高管不再出現在公司。 理財產品到期前勸說續投:到期前,平臺銷售可能會誘導投資者留在平臺,并追加資金。
1、在流動性危機下,行業面臨生死考驗。投資人對網貸行業失去信心,轉向投向短標以降低風險。部分投資人甚至完全退出P2P投資。上海一位P2P平臺負責人表示,對行業失去信心,擔心投資者對網貸行業的信任感下降。網貸行業正經歷自“e租寶”倒閉以來的最大危機。網貸行業的至暗時刻,諸多平臺面臨生死考驗。
2、如果一個平臺在合理的正常運營過程中,突然多頻次的撒大羊毛,增加獎勵,且你分析不出原因的,這很有可能說明平臺資金出現了問題。不要懷疑老板招了個傻運營,運營有可能傻,老板只可能裝傻。
3、如今正是新一輪P2P平臺的洗牌期,近期將又會要出現一股跑路潮。投資人一定要選擇像房易貸這樣有銀行存管、項目真實透明的平臺,才能避免遇到龐氏騙局,導致血本無歸。
年底和年初是資金盤跑路的高發期。根據《中國姿余納P2P網貸行業2017年10月月報》的數據,截至2017年10月底,正常運營的P2P平臺數量已降至1975家。盡管P2P行業經歷了一輪大規模的“跑路潮”,但在剩余的近兩千家平臺中,仍有許多低成交、低人氣、低資本的“僵尸平臺”。
基本在年底或者開年跑路比較多根據網貸之家月初發布的《中國P2P網貸行業2017年10月月報》顯示,截止到2017年10月底,網貸行業正常運營的平臺數量持續減少,下降到1975家。盡管P2P已經經歷過一輪大的“跑路潮”,在剩下的將近兩千家平臺中,仍然不乏低成交、低人氣、低資本的“僵尸平臺”。
資金盤通常以高額回報為誘餌吸引投資者,但實際上往往難以持續。投資者應該關注資金盤的透明度和穩定性,避免盲目跟風。對于那些十月份才開始投資的資金盤,更應該注意風險。由于時間較短,很難判斷資金盤的真實運營情況。因此,建議投資者在參與之前,做好充分的調查和分析。
聚賢閣STASH項目為慈善騙局,通常在3到6個月消失,當出金速度超過入金時,項目會關閉。金科網項目聲稱提供“創新科技”項目投資機會,實質為欺詐性的“龐氏騙局”。興旺資本項目以高科技項目為誘餌,實際上都是空殼,沒有投資價值。世界貿易金融項目以國際貿易為幌子,聲稱高額利息收益,實為資金盤騙局。
1、網貸倒閉后,欠款仍然需要償還。具體情況如下:網貸倒閉仍需還款:即使網貸平臺倒閉,借款人仍然有義務償還所欠的款項。如果找不到還款入口,可能需要等待法院或其他接手平臺進行討債。
2、倒閉的網貸平臺的貸款仍然需要償還。以下是詳細解釋:債務關系未解除:網貸平臺倒閉并不意味著債務關系的消失。借款人與平臺之間的債務關系依然存在,因為平臺可能只是換了經營者或者所有權,債務本身并未因此免除。出借人依然擁有追回貸款的權利:即便平臺倒閉,出借人仍然有權追回貸款。
3、需要還款:如果網貸平臺倒閉后,有第三方公司承接其債務,那么申請者仍需償還欠款。第三方公司會繼續承擔相應的債券和債務,并可能繼續追債。網貸平臺跑路倒閉的情況:無需還款:對于網貸平臺直接跑路倒閉的情況,申請者沒有必要繼續還款。
4、網貸平臺倒閉了依然要還錢。原因如下:債務關系依然存在:網貸平臺倒閉并不代表債務消失,只要債務關系依然存在,借款人就需要按照合同規定依法償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用戶和平臺簽訂的借款合同具有法律效力,無論平臺是否倒閉,用戶都需要根據合同的規定在時間范圍內進行還款。
5、網貸倒閉后,欠款仍然需要還。網貸倒閉不意味著債務消失:即使網貸平臺倒閉,借款人仍然需要償還所欠的款項。如果找不到還款入口,可能需要等待法院或其他接手平臺進行討債。違規放貸的網貸平臺:如果網貸平臺因違規放貸而破產清退,借款人只需等待債權人或法院討債,并償還貸款本金及部分利息。
6、通常情況下,即便網貸平臺倒閉,借款人仍需繼續還款。平臺倒閉后,通常會有其他機構接手未結清的賬單,進行后續的催收工作。強制不還款不僅會導致個人信用受損,還有可能將逾期信息上傳至網貸大數據平臺,影響個人信用記錄。
1、網貸平臺頻繁“跑路”的現象,其根源可歸結為以下幾點。首先,詐騙自融是某些平臺設立的初衷。這些平臺在吸收資金后,并非用于其宣稱的投資項目,而是通過非法手段將資金挪為己用,導致投資者資金流失。其次,平臺涉嫌非法集資活動,一旦被調查,往往難以繼續運營,只能選擇跑路以避免法律責任。
2、首先,公司擴張速度過快,資金周轉不靈,是導致跑路的一個重要原因。有的平臺為了展示實力,不惜大手筆投資,租用繁華地段的辦公場地,開設大量分公司。這種快速擴張導致成本巨大,資金鏈容易斷裂,一旦消息泄露,公司信譽受損,投資者信心動搖,資金難以回流,最終導致公司入不敷出,走向破產。
3、除了“三無”問題,經營不善也是導致跑路平臺的主要原因之一。提現困難是跑路平臺的主要問題,這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自身經營不善。具體表現為錯誤的運營理念和薄弱的風控能力。一些網貸平臺錯誤地認為業務量基數大就能獲得高額預期年化收益,忽視了投資者對平臺技術維護、廣告投放、用戶體驗等方面的嚴格要求。
4、公司高層變動頻繁:例如,實際高管和企業的法人代表更換頻繁,或高管不再出現在公司。 理財產品到期前勸說續投:到期前,平臺銷售可能會誘導投資者留在平臺,并追加資金。 平臺信息更新停滯:公司的網站、相關媒體信息更新速度放緩或完全停止更新。
5、在P2P網貸領域,跑路事件頻繁發生,主要原因包括惡意詐騙和自身經營不善。當前市場對P2P的需求遠超供應,且監管機制尚不完善,這為惡意詐騙提供了溫床。而經營不善則是另一個重要因素,這通常源于資金、產品和推廣方式上的不足。自從旺旺貸事件后,百度開始著手清理違法的P2P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