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太認同前面的45% 55%這種比例,這是創(chuàng)業(yè)最不好的比例。要不你主導,你占67%以上,擁有公司絕對控制權。要不他做主導,你作為投資人,簽訂股權成熟期,鎖定他未來3-5年的職業(yè)生涯,你占30%以下,讓他占大股。
公司章程里約定負責經營的股東分配50%的利潤,剩下的4個股東每人分配15%,就按照公司章程里約定的比例分配。
如果是剛開始做生意,我想股份上你可以占有51%,他占有49%比較合理;如果你已經做了一段時間,那你就有一定的無形資產,因為資金短缺需要增資擴股,這時候他投資的1萬所占的股份可能就要低于49%(具體多少,你們自己商量)。
分配方式等,關鍵是看誰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大一點。比如有一些投資人他投資50%,但主要工作全部是你干的,所以你們提前就要說好看資金分配是按照50/500和50%的比例分配的,但是利潤分配可能你拿60%,他拿40%,或者是70%。
你說的3比7資金投入,利潤分成 平分不是辦不到的事。 互連網 關鍵是 你是否真的擁有技術 而且是否擁有良好的口碑 和 認知度等條件 。
按照相關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2021年在a股市場炒股賺錢的人比例高達59%,按照a股9億戶投資者來計算,2021年約有03億股民賺錢的。
機構投資者的占比是多少呢?機構投資者包括銀行、保險公司、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20年底,機構投資者占比為32%。
對標海外發(fā)達資本市場,A股的機構化重任在肩,大有可為。以美股為例,70年代養(yǎng)老金入市,“去散戶化”進程開啟,機構投資者持股占比由1970年初的20%左右上升至2000年的50%以上。
對比散戶和機構投資者,2011-2013年散戶持有市值平均為7%,機構投資者平均為16%,散戶持有市值高于機構投資者。
從2021年全球科技行業(yè)投融資行業(yè)分布來看,支付場景的投融資規(guī)模最大,行業(yè)投融資規(guī)模占總規(guī)模的14%,其次是金融科技銀行領域,投融資規(guī)模占比為9%。
1、建議股權分配的比例:創(chuàng)始人60-70%,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20-30%,未來員工10-20%。【法律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三十四條 股東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分取紅利公司新增資本時,股東有權優(yōu)先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認繳出資。
2、合伙開公司分配股權建議股權分配的比例:創(chuàng)始人60-70%,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20-30%,未來員工10-20%。從原則上講,創(chuàng)始人或者能緊密聯(lián)系到一起的其他合伙人,所占股份要保持在67%以上,才能保證創(chuàng)始團隊對公司起到絕對的控制作用。
3、然而我們建議股權分配的比例:創(chuàng)始人60-70%,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20-30%,未來員工10-20%。
1、五個人投資50萬,一個人投資20萬,占股比例40%。投資十萬的。兩個人分別占股20%。投資五萬的占股10%。
2、你說的這種就叫合伙企業(yè),按照投入的資金,分為四份,每10萬為一份,那倆人各一份,你二份。
3、出5萬的話占八分之一,5/40=1/8=0.125,也可以說是25成。
4、萬一股,4個人共投資了40萬,也就是買了8股。你投了其中的10萬,也就是說你買了兩股。5年后純利潤是80萬。也就是說那8股的純利潤是80萬,每股純利潤是10萬。你買了其中的兩股,你的純利潤是20萬。
5、①出資:比較明顯的維度;②出力:是否全職參與企業(yè)經營;③資源:是否帶來可兌現(xiàn)的某種資源;④技術:是否有提供獨創(chuàng)的技術、專利等;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具體的分配方法,需要雙方協(xié)商。
6、我覺得你需要明確自己的占股。如果你們僅僅是按投資款來分配股份的話,你們的總投資款是40萬,你的5萬元占總投資款的15%,所以后期你可以分到15%的分紅。